1 / 5
文档名称:

探究影视跨文化传播本土化战略.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探究影视跨文化传播本土化战略.doc

上传人:omfadaz599 2015/1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探究影视跨文化传播本土化战略.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探究影视跨文化传播本土化战略
2010年1月,《阿凡达》创造出世界票房新纪录,%是来自海外市场[1];另一方面,中国对音像制品的进口限制再次遭到国际世贸组织(WTO)的违规裁定。无论是从现实传播效果还是信息政策倾向上看,影视类文化产品的跨文化传播是大势所趋。中国影视作品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成功实现跨文化传播?韩国爱情片“本土化”的成功值得借鉴:“他们将好莱坞程式化的套路,与韩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个性相结合,使东西文化的冲撞在电影中释放出火花”[2]。
本文所说的“爱情片”包括以爱情为主题,或者以爱情为主要叙事来表现其他主题的电影。文章将立足电影本位进行研究,关注电影的主题思想与情感内涵、影像表达和叙事特色、角色定位和偶像效应三个方面;分别从内容、形式入手,研究东方文化特色在韩国爱情片中是如何具体体现的。
一、思想与情感——寻找“东方魂”
韩国电影“蕴涵着一种从传统的儒道文化衍生发展而来的东方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特色”[3],“他们的文化创意产业有‘魂’贯穿其中”[4]。这个“东方魂”,在韩国爱情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上是如何具体体现的呢?

相较于西方的开放式思维,东方思维呈现出“倒三角”[5]的模式,关注点从宇宙、世界出发,最后往往归结于人的内心。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而言,这种诉诸内心的思维模式,恰恰有利于加强受众的观影感受。在韩国爱情片中,这种关注内心的东方思想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韩国爱情片是“爱的描写”,而非“爱的叙述”。比如影片《我的野蛮师姐》中,男女主人公全片没有一次接吻或亲密的接触,甚至都没有直接表达过爱意。两个人在一起只是做着生活中琐碎、细小的事情,影片也倾力于细节的描述:风车、钢琴、男主人公的傻笑和女主人公被风吹起的发丝……如果说“叙述”是直接告诉观影者“他们爱了”,那么“描写”就需要观众用心去感受“他们爱着”。
这种诉诸内心的东方思想,让韩国爱情片呈现出一种内敛、含蓄的叙事风格——因为叙事动力主要来自男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所以影片既没有大喜大悲的起伏,也没有充斥着的欲望。这种叙事风格也促成了韩国爱情片唯美、明净的影音效果——舒缓的节奏、和谐的画面、纯净的音乐。

韩国爱情片中不仅有东方式的思想内容,在对于爱情主题的表达形式上也展现出独特的东方特色。
死亡是韩国爱情片惯用的主题,但其表达方式却是一种东方式的悲情,具有“哀而不伤”的洒脱和超然。就像《八月照相馆》一片中,男主人公身患绝症,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选择了一种平静地面对死亡的方式:继续平常一样的生活。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刊》评价说,这部影片是“用东方世界温和角度重新审视了‘死亡’这一残酷的主题”。当最鲜活的生命、最美好的爱情一点点破碎,影片中那种对死亡甚至有些过度的淡然,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感伤和凄美,让人心疼的同时,也学会了珍惜。
除了东方传统文化“温和”的特质,向来避讳“死亡”的东方文化,在韩国爱情片中这种超脱的表现形式其实也是东方思想中关注内心的具体体现:因为更多地关注内心,所以才想要、也才能够从现实的死亡恐惧中超脱出来,升华成一种内心的平静。而影片中的这种超脱也实现了其对观众心灵的净化,让观众随着电影将对于死亡的东方式恐惧,升华成一种对于平静和永恒的内心追求。
二、叙事与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