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读古诗词,学夏之养生道央视一档大型文化益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备受瞩目,许多观众跟随节目中的诗词达人一起感受诗词之美。细心的朋友也许会发现,古诗词不仅意境优美,字句精炼,而且很多诗词还蕴含着养生之道。古人曰: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古代许多文人不仅才华横溢,而且精通医理,注重养生。中医养生讲究“因时而为”,诗词歌赋中的养生之道也不例外。现在,正值盛夏炎炎,让我们借着《中国诗词大会》的余韵,来感受诗词之趣,品味其中的夏日养生之道吧。穿衣之道葛衣疏且单, 纱帽轻复宽。一衣与一帽, 可以过炎天。止于便吾体, 何必被罗纨。点评: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他不仅在诗坛成就不凡,同时还是养生大家,他的许多诗词中涉及养生的方法,其中有关避暑的诗作,都是经验之谈。在这首《夏日作》中,开篇便写了盛夏酷暑时的穿衣之道。葛衣,是指用葛麻等天然植物纤维所制成的衣物,因为其布料稀疏而且单薄,多在夏季穿戴;轻纱编织的帽子轻巧宽大,和葛衣搭配,便足以度过炎热的夏季了。从诗中可以看出,白居易认为,选择夏季的衣帽,应以适体和舒服为标准,不必讲究精美贵重。提醒:夏季选择衣服,首先要考虑舒适度。衣服的舒适性主要表现为材质和版型。由于夏季天气炎热,简单、凉爽、美观、能保护皮肤是着装所要遵循的原则,最好选择柔软、透气、吸汗性强的衣料。夏季的衣物多直接接触皮肤,所以选用纯棉、真丝等天然纤维衣物最为适合。由于夏季容易出汗,为了有利于汗气散发,应注意选择穿着宽松自如的服装,少穿紧身衣。同时,还要勤于换衣,防止汗液浸湿滋生细菌,不仅会引发不适,而且还容易出现湿疹、痱子等皮肤问题。睡眠之道花竹幽窗午梦长, 此中与世暂相忘。华山处士如容见, 不觅仙方觅睡方。点评: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无题》是中国古代养生诗词中脍炙人口的一首诗。诗中所说的“华山处士”,是指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陈抟,他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合归一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后隐居在华山,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王安石晚年隐居时有感于陈抟的睡眠养生,故作此诗,通过对陈抟高质量睡眠的赞誉,道出了他的长寿秘诀――“不觅仙方觅睡方”。觅睡方,就是寻找睡眠的处方,也就是说,作者认为睡眠是比“仙方”还要好的长寿秘诀,可见睡眠在古代养生体系中的重要性。提醒:《黄帝内经》中说“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古人认为,养生要符合自然规律,夏季是万物生长最茂盛的季节,所以夏季养生就要注意“养长”,睡眠讲究早起晚睡。起床时间要比其他季节早,最好在早晨5-6点。由于夏季天气炎热,可以等夜间暑热之气有所消散,人的气息也比较平和时再睡觉。由于夏季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所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睡得过晚,一般应在晚上11时之前入眠。夏季怎样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呢?古人提倡的子午觉非常符合夏季养生。所谓子午觉,就是每天子时和午时按时入睡,其主要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中医认为,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替之时,睡好子午觉,有利于人体养阴、养阳。子时为一天中阴气最盛、阳气衰弱的时候,也是中医的经脉运行到肝、胆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及时休息,最能养阴,睡眠质量最好,睡眠效果也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午时为“合阳”之时,宜小寐,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有利于下午的工作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