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困惑:我们看到了人在照相的时候,总是可以得到一个缩小的倒立的实像,在看电影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老爷爷还可以透过放大看到一个放大了的字。这都是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所不同的是,照相的时候,人离镜头比较远,看电影的时候,电影胶片离镜头很近。那么同样是凸透镜,为什么可以成这样不同的像呢?那么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大小,倒正,虚实是否与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远近有关呢?我们为了讨论问题方便,把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叫物距,用u表示;把像到透镜的距离叫像距,用V表示。一:探究课题:像的大小,倒正,虚实是否与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有关?二:猜想:照相机镜头距物体较远,投影仪镜头距物体较近,放大镜距物体更近。所以猜想当物体距离镜头较远时,在光屏上成一个缩小的像,物体距镜头较近时,在光屏上成一个较大的像。如果物体距离镜头很近时,则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像,此时在光屏上找不到像。(像的大小,倒正,虚实与物距有关)三:实验器材:蜡烛,凸透镜,光屏,刻度尺,火柴四:实验思路:为了尽可能地全面地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应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透镜尽可能远的地方,然后慢慢地向透镜靠近,再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记下每一次的物距和像距,以便研究凸透镜成像的性质(大小,虚实,倒正)。物距和像距都是和焦距相比较,即F,2F。也就是说,物距首先在2F之外,然后在2F和F之间,在F以内。另外照相机成像时,被拍照的景物和像在镜头的两侧,所以我们在实验时候,也要将蜡烛和光屏分放在透镜的两侧。五:实验步骤:1:测焦距:将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放置一张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又小又亮的光斑,测量光斑到透镜的距离,既是焦距。f=10cm,2F=20cm2: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放蜡烛,凸透镜,光屏。并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3;将蜡烛放在2f之外的一点,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读出像到光屏的距离,向蜡烛再靠近N厘米,再移动光屏,观察像的倒正,虚实,大小。并读出像距。同时将读出的物距和像距填在书本上的表格内。4:将蜡烛移近到2f和f之间,重复以上的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5:继续移近蜡烛,使UVF。在屏上能否得到像呢?怎样才能看到蜡烛的像呢?透过凸透镜观察一下像的情况。六:设计表格: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u(cm)像的性质像距v(cm)像的变化虚实大小倒正u>2f3525f<u<2f1512u<f75七:分析和论证: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像的性质像距v(cm)物像异同侧应用u>2f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异侧照相机U-2f倒立等大的实像V-2f异侧测焦距f<U<2f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异侧投影仪U-f不成像(折射后成为平行光)探照灯U<f正立放大的虚像同侧放大镜评估和交流:问题思考:1:像的虚实: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什么条件下成虚像?2:像的大小: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像?有没有缩小的虚像?3:像的倒正:凸透镜所成的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有没有倒立的虚像?实像时,物像在透镜的什么位置?虚像呢?4:像的放大与缩小的条件: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成缩小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5:像的大小变化:当物体成实像时,物体逐渐靠近透镜时,像距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像是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