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教育拼妈背后的社会机制-金陵女子学院-南京师范大学.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育拼妈背后的社会机制-金陵女子学院-南京师范大学.doc

上传人:282975922 2019/4/26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育拼妈背后的社会机制-金陵女子学院-南京师范大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育“拼妈”背后的社会机制在当今,教育“拼妈”已成为中国都市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教育竞争的日趋激烈,一方面表现在孩子的教育相继提前,另一方面是家长对教育的高度介入。而这种介入往往是由妈妈们身先士卒,全力比拼的。她们把大量时间精力花在“陪读”、课程辅导、搜集各种有关教育信息以及和学校老师保持良好互动之上。甚至有观点认为,一个家庭的教育成功与否,很大程度是由妈妈们的比拼决定。那么,这一现象会引发什么样的社会效应?形成教育“拼妈”这一表象背后的社会机制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 教育“拼妈”的社会效应教育“拼妈”作为一个逐渐扩散的教育理念以及社会现实,带给我们一系列需谨慎对待的社会效应。 “拼妈”,那爸爸去哪儿了?当教育“拼妈”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时,也就意味着父亲对教育的“缺席”。第三期全国妇女地位调查显示,%承担了辅导孩子功课的“大部分”或“全部”,%。由此可见,父亲的参与度明显偏低。实证研究显示,父亲也不是全然不参与,但都是间断性或“一时兴起”式的。然而,父亲缺席也并不表明他们对孩子教育不关心、不介入,他们往往在关键时候出马,比如择校、买学区房、升学填报志愿时。当教育变成一种家庭投资行为之后,我们看到家庭内普遍形成了一种新的性别分工模式——大多数父亲处于教育投资的决策者地位,而把需要耗时费力的教育介入和课业管理统统交给了母亲。对于为什么多数父亲会缺席教育,最普遍也是最“合理”的解释就是男人忙于事业,要挣钱养家,因而无暇顾及。这种性别分工规则背后,是基于男性在职场通常比女性有更好收益和晋升前景的性别差异。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贝克尔所指出的,“妇女的时间价值可能是较低的”,但是他没有指出,如果说女性时间价值较低是一个严酷的事实的话,也是职场存在性别歧视所致。教育的母职化和父亲的教育缺席,看起来是夫妻间基于经济理性的分工,但实际上却导致了教育的失衡。 “拼妈”导致教育焦虑症蔓延由教育引发的焦虑情绪正在社会蔓延。人民网的一项调查显示,%受访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存在焦虑。“教育焦虑症”主要源于母亲,“妈妈们是此症高发人群”。家长网上社区是妈妈们彼此交换教育信息、获得相互支持的重要阵地,但也是焦虑情绪相互感染并放大的场域。有文章称,不应把“拼妈族”的教育焦虑归结为“社会焦虑”。理由是国外的全职妈妈比中国多,她们在对孩子的付出上一点都不少于中国的“拼妈族”,怎么就没听到她们的抱怨呢?因此,该文认为这些妈妈的焦虑源自好“攀比”和“炫耀”等个人问题。教育焦虑症到底是个体性的还是社会的?是什么使她们变得如此“疯狂”?首先,教育焦虑来自对优质教育资源争夺的紧张。而这种竞争的残酷很大程度是受到教育市场的操纵——市场本身需要制造需求和因匮缺造成的焦虑。从不断遭到质疑但又影响力巨大的“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口号,到不断翻新的家教新概念,从制造哈佛女孩这类的“成功母亲”的现身说法,到“教育专家的忠告”。这一切在挑起母亲焦虑的同时,又仿佛给出解答——教育市场能为你提供各种解决良方,只要你愿意为此付费。其次,应该看到个体的教育焦虑也由文化重构的“好母亲”标准所致。今天,一个母亲如果只能在生活上对子女尽养育之责是不能算优秀的,“母不在于慈而在于教”。而“拼妈”比拼的不仅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