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学目标】、读准生字的读音,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难点: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激兴趣)《时代周刊》评选“年度新闻人物”的事情。,引出课题。二、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语,把课文读通。: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设想、移民、破碎、目睹、和蔼可亲。让学生自己看看哪些生字容易读错,哪些生字容易写错?那些词不懂的?请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理解。,初步感知。,了解学情。第二课时一、再读课文,感知内容(读出意),提出自己的问题。预设:(1)为什么说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2)为什么说地球像一叶扁舟?(3)为什么说地球是渺小的?(4)为什么要用很小很小来形容人类的活动范围?(5)前面说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后面又说这些资源可以长期给人类做贡献。这样不是矛盾了吗?(6)生态灾难到底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威胁呢?(7)40万亿公里之外有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呢?(8)为什么说建造移民基地是遥远的事情?(9)为什么说地球很可爱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二、抓住感受,品读课文(读出形)。?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重点是课文3—8自然段)。重点语句讨论交流:(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提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2)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提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3)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提示:“本来”是什么意思?哪些资源是可以再生的?哪些资源是不能再生的?(4)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提示:去掉“至少”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5)“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提示: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有什么作用??让你想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三、补充材料,升华情感(读出情),有什么感受?。四、课外延伸,(用多媒体打出),又有什么感受?,向全人类我们的发出呼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你想对地球母亲说些什么?想对所有的地球人说些什么?想对还在破坏周围环境的人说些什么?还想对你自己说些什么?请写下来。:查阅与地球、与环境相关的资料,开一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