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汉字的构造.doc

格式:doc   大小:492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汉字的构造.doc

上传人:漫山花海 2019/5/3 文件大小:49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汉字的构造.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汉字的结构一、分析汉字的结构(构造),传统说法是六书(一)什么是汉字的结构(构造)汉字的构造即汉字的结构,是指用六书理论分析的汉字构成部件及其组合的方法。我们讲的是汉字的造字结构,也就是用六书分析能体现本义的结构,这里主要是就小篆而言。(二)为什么要研究汉字的造字结构为什么要研究汉字的造字结构呢?因为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在造字时,人们是根据一定的意义来造字的,而不是随便或根据其它目的来造字的。汉字的造字结构与字义有紧密的联系。研究汉字的造字结构,能了解字的本义。当我们了解了造字时字的最初意义,也就是说把字义的根源找出来了,这对我们掌握古汉语词义,自然是很有帮助的。例如章,从音,所以它与音乐有关系。它又从十,“十”是什么意思呢?十是表示结束的意思。我们数数儿,数到十就结束了,得从头再从一数起。《说文解字》云:“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音乐告一段落叫一章,今天我们还说几个乐章。乐章的章正是用章的本义。章还可以用来指诗歌的—段。《诗经•硕鼠》这首诗有三段,我们就说有三章。古代的诗与音乐有密切的关系,许多诗是要唱的,要配乐的,因此,用章来指称诗的一段是很自然的。文章也是有段落的,章又可用来指文章的一段。例如《孟子》这本书共有七篇,每篇之中又分若干章。上例说明,分析汉字结构,有助于我们了解字义,特别是字的本义。另外,分析汉字结构对了解古音也是有用的。   (三)传统六书理论 六书理论是分析汉字构造的有效理论。春秋战国是六书理论的酝酿期。《左传》:“指戈为武。”《韩非子》:“自环为私,背厶为公。”这些例子反映了人们对汉字的那些认识呢?有些汉字的形体可分,各部分可表意。汉代是六书理论形成期。有三种说法:一是《周礼注》引郑众说,六书即: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一是班固《艺文志》所在载,即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一是许慎《说文解字•序》,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汉六书同出刘歆。班固《汉书•艺文志》祖自刘歆;郑众受业于父兴,而兴受业于刘歆;许慎受业于贾逵,而贾逵受业于刘歆:六书说同出一源,即刘歆。胡奇光说:“显然,班固本之于刘歆《七略》;郑众、许慎其实也同出于刘歆。”只不过各自理解不同,名称、次序有异。杨树达先生认为,造文字应该是先文而后字(独体为文,合体为字。)象形以图画表具体之形,较为容易。指事以符号表抽象之事,较难。会意难作而易穷,形声易为而无尽。形声之作,补充会意之穷,应当在会意后。转注因字而造字,假借以不造字为造字。造者在前,不造者在后。此说甚确。现在,六书的名称大致采用许慎的,次序则采用班固的,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谐声)、转注、假借。必须指出的是,古人并非先定出六书的原则,再造字。六书只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实际情况,加以客观分析得出的结论。这种结论是符合汉字实际的。古人能总结出这一理论是难能可贵的。二、汉字结构的分析分析汉字的的构造往往要用《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的大作。许慎是第一个给“六书”下了义界并据以说解汉字形音义的人。《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的第一部以六书理论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许慎创立了540部首,用少数构件合成9353个汉字,也找到了汉字组合的规律即“六书”。经过许慎的创造性劳动,汉字由过去没有体系变得有体系,由没有规律变得有规律的排列。而且,《说文》部首是文字学原则的部首,而不是检字法原则的部首。前者是依据六书体系的,后者摆脱了六书体系。《说文》说解体例一般为:先列字形,再说字义,后以六书理论分析字形,再标音读,有时在说解中还引用经传、群书、方言、通人之说作为佐证。如《示部》“禔”(zhī)下:“禔 ,安也。从示,是声。《易》曰:‘禔既平。’”《说文》分析字形各有其条例。《说文·叙》:“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jiéqū),日月是也。”意思是说:象形是把事物的形态描绘下来,随事物形体不同而曲折变化,也就是随物赋形,日、月两字就属于这一类字。日,篆书写作 ,画的就是一个太阳的外形,圆形中间加一小曲线。月,写成一个半月形状,月相缺时长,圆时短,所以画个半月形,既与表示太阳的日有区别,又反映了月的外形特点。我们讲两类:独体象形、衬托象形。①独体象形。就是一个字作为整体象某一事物的形象。这个字的任何部分都不是单独的字,不可拆分。如口、自也是独体象形。《说文》:“口,人所言食也。象形。”《说文》:“自,鼻也。象鼻形。”《说文》:“糸(mì),细丝也。象束丝之形。” ,林义光《文源》:“象光焰迸射之形。”请再看两例:牛, 像牛角之形。羊,容庚《金文编》卷四:“象羊首形。”②衬托象形。是在独体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描绘事物形象的笔画,构成新字。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