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8
文档名称: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doc

格式:doc   页数:5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doc

上传人:cdsqbyl 2015/11/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XXX视频监控系统




概述
前言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城市监控以不在是神话;现如今我国各大中小城市均响应国家要求,安装城市监控系统及三警合系统;一直以来公安机关在社会治安的控制上都做了大量工作,但还是存在很大的隐患,虽然有一定的防御措施,然而不能真正的防患于未然;不能在第一时间赶到案发现场处理紧急事件,以制使很多案件要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更无法实现三警合一,为了更加有效的加强国家治安管理及防患未然;虽然在部份城市的部份地方以早以安装监控系统,但传统的模拟视频监控系统硬件复杂、监视画面切换不便、采用录像带存取、保存检索非常麻烦,特别是其在传输距离、监控方式上的限制,已不再适应于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KOM-6000SE网络监控管理系统作为将网络及监控功能有机结合的新一代监控系统,它不但具传统模拟视频监控的功能,最重要的是具强大的网络远程监控,传输距离无界限,监控方便;监控画面切换简便快捷;图像影象存取简便容易;完全适应于城市防区多、人员流动量大、监控时间长、地域复杂等监控要求。特别是KOM ,使管理层方便管理。
系统描述
在安防领域,传统的模拟电视监控系统以视频矩阵切换器、D摄像机等核心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套体系,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其可靠性、稳定性和标准化都已经非常成熟,但技术很难有新的突破,各项技术指标也愈来愈无法满足人们对监控系统的进一步要求,其主要缺陷表现为:长时间录像保存和搜索回放很不方便;无法实现大量通道(16路以上)的集中实时监控和远距离的分控;数据保存的不稳定和图像画面质量较差;三警合一更是不可能实现;
针对模拟监控系统的这些弱点,无法与三警(110、122、119)联动,数字监控系统应用而生,其最近几年的发展尤为迅猛。数字监控系统以计算机系统、多媒体数据压缩及解压缩、D摄像机等核心技术为基础,具备录像清晰度高、录像资料查询快捷方便、数据存储量相对减少、数据保存稳定可靠、远程监控功能等功能,还具有各项技术指标提升迅速、产品更新换代快等优点。、解压缩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更好的技术集成到IC芯片中,使硬件的图像、声音处理能力愈来愈强;由于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DVR产品的功能不断提高;在世界和中国的快速发展,DVR的网络功能、产品的各项标准也将国际化,产品也更加成熟。
根据提出的要求,结合我们产品的实际特点,决定使用KOM-6000SE系列数字网络硬盘录像机作为终端编码系统,,通过网络可以进行视频传输,客户端可以搜索服务器端的视频内容,并且可以保存到本地硬盘。
目前,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视频的传输成为主流,所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将远端的视频图像传到控制中心,KOM-6000SE系统更适合于网络视频的传输,通过KOM 。由于大厦内的网络已经成型,通过网络可以将远端的视频传送到控制中心,在控制中心就可以实现多路视频的监视和控制。通过网络软件将每个点的视频传输到大厦保卫科及大厦领导,在保卫科可以集中对各个防区的视频图像进行监视和管理,同时通过KOM ,如果有人在不正当的时间接触不允许进入的区域时,可以与三警联动同时将报警输出到手机、110或者坐机上。各监控点的视频通过网络可以方便的传输,解决了过去模拟监控的缺陷,而且对图像的保存更加方便,,使得图像保存时间更长.
第二章治安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系统概述
XXX视频监控建设项目是今年XXX的重点项目,如何保持项目在实际工作中发挥良好社会效益;如何保证系统长期稳定的运行,是我们此次设计选型的重点。为充分保证系统的先进性、实用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本系统前端监控设备选用:一体化彩色红外摄像机、光端机、编解码器、中央矩阵,构建一套端到端的监控系统,实现无缝连接,任意调用,建成后将处于同类系统领先水平。
本系统由于项目覆盖的范围广,地理跨度比较大,因此信号传输设计是整个“XXX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重要环节,是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为满足信号稳定有效地长距离传输、抗环境干扰,我们设计了一个完整统一的低损耗传输网络来承载各种信号。而光纤及相应设备组成的传输网络具有传输带宽宽、容量大、不受电磁干扰、受外界环境影响小等诸多优点,故本系统信号传输选用光纤网络。系统信息通过光缆进行传输,监控点和监控中心的光缆链路采用点对点直接的方式。本监控系统的视频传输为两种,一种为摄像机模拟信号,通过光纤传输到街道;街道和社区采用光纤组网方式,实现对图像资源的“集中存储、分级管理”模式,以及各级监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