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开题研究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153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开题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小枷 2019/5/15 文件大小:1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开题研究报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薃蚄 罿莆薆蚃莀2011届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肈莅螃螁薆题目: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择股择时能力实证研究膄袃学院名称:经济贸易专业班级:金融F0704膂学生姓名:李梦婕学号:20074910322芈指导教师:杨育生教师职称:讲师***(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肃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20篇(不包括辞典、手册)。参考文献不能全部是网上资料(主要是指网页),至少有5本以上著作,期刊论文不少于5篇,至少2篇英文参考文献。:(1)各种文献说明的同一主要观点是什么;(2)文献的各种来源(著作、期刊、报纸、互联网及其性质)构成及其原因;(3)对不同文献的处理方法;(4)具体分析文献材料,即国内外研究现状,要注意不能仅仅罗列各种观点,必须具体分析相关观点在解决所论述问题的积极因素和不足;(5)综述文献的基本结论及自己的观点;(6)参考文献。,应当按照国标GB/T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7年11月20日”或“2007-11-30”。,不能开始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00-4000字的文献综述:蒃文献综述芃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2000年10月8号中国证监会发布《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2001年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诞生,我国基金业的发展实现了从封闭式基金到开放式基金的历史性跨越,从此开放式基金逐渐取代封闭式基金成为中国基金市场发展的方向。2004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证券投资基金法》,为我国基金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法律基础,标志着我国基金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证券市场投资基金的规模日趋扩大,类型也不断增加,截止至2011年5月,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数量已经达到了842只,其中股票型基金就有378只之多。随着我国基金市场的发展,基金投资者的队伍在迅速扩张,证券投资基金在投资者的投资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投资基金的业绩评价问题也引起了投资者越来越广泛的关注。2001年3月开始发行开放式基金以来,基金已逐渐成为证券市场重要的投资工具,其市场表现受到广大投资者和基金研究者的关注。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实行组合投资、专业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作为一种间接投资工具,基金收益的好坏与其基金经理的择股和择时能力是密不可分的。所谓择股能力,是指基金管理者识别股票价值的能力以及对证券市场变动的判断能力,所谓择时能力,即市场时机把握能力,是指基金管理人预测不同类型证券市场的总体走势并将其应用于投资实践的能力。基金的选股和择时能力是其获得超额收益的重要因素,然而如何区分我国证券市场上众多基金的择股和择时能力?面对不少积极配置型基金屡屡跑输大盘的现象,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是否具有显著的选股和择时能力?这两个问题引起了大量学者的关注和研究。蒁一、文献的同一观点薇关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尤其是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到底是否具有择股择时能力的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结论,利用国外学者的理论模型和我国诸多学者所做的大量实证分析来看,虽然结论之间存在差异,但一个基本的观点是: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具有一定的选时择股能力,但并不普遍存在,表现出选时择股能力均显著的单个基金数量很少。薆余丽、杜玉林利用特雷诺和玛泽的T-M模型、亨里克森和莫顿的H-M模型、查恩和莱维伦的C-L模型,对29只开放式基金进行了统计研究,得出了我国大部分开放式基金有一定选股能力但择时能力不是很强的结论。谭利、高泳波应用T-M和H-M的单因素和三因素模型,对我国23只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业绩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就基金的选股、择时能力对模型的敏感性,基金选股、,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具有较强的选股能力,但却不具有择时能力。与他们持类似观点的还有周宗帅、于婷婷,尹自永,吴金旺,贾丹丹等,他们认为基金的择股能力一般,只有少数基金具有择股能力,并且大多数并不具备择时能力。魏立波,杨育生在对所选样本进行研究后认为,开放式基金的选股和择时能力均不显著。与此观点相同的还有陈东平、卜宁,魏景义、龚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