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经验交流.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经验交流.doc

上传人:乘风破浪 2019/5/18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经验交流.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提升办学特色提高学生素质―――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经验交流一、我们的基本认识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第5个年头,我校与新课程同行,本着立足素质教育,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促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旨,积极着手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工作。我们认为校本课程是提升办学品位、创建教育特色的重要途径。目的就是为了开发教师潜能,发展学生个性,最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基于此,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是以学校多年来实施的活动课和兴趣小组为基础,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进行了点滴的探索。二、我们的主要做法1、健全机构,完善措施,制度保障,确保校本课程有序进行根据省课程评价标准,我校相继出台了《课程管理实施方案》、《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成立了相关的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就学校课程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各年级的课程结构与门类、课时分配、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的组织实施与管理、课程评价以及保障机制等进行科学的全面的构想。在实际操作中加强了学校课程开发、管理和研究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尤其是管理人员在课程决策、开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课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的水平。引导和鼓励教师对课程的实施和操作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增强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通过多种渠道,开发、优化和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满足师生需求。建立和完善学校课程建设与管理的评价机制,建立和强化课程管理的保障机制,确保学校课程建设健康、有序、持续深入地开展。2、挖掘资源,优化师资(1)、把校内课程资源转化为校本课程把校内课程资源转化为校本课程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途径。我们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引导学校把校内优势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尤其把教师资源的转化当作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校本开发要求我们的教师做到一专多能。“专”指专业课,“能”指除专业课之外能指导学生活动的能力,如:唱歌、跳舞、编织、绘画等,因为只有教师有了知识的源头活水,学生才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甘泉。在调查全校教师的特长后,我们发现教师有许多精彩的一面:有技术特长型的(音、体、美);有生活技艺型的(编织、家政);有学科知识延伸型的(阅读指导)……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我们下设校本课程的选修课(10余门),然后让每一位任课教师自由申报,承担一门活动课程,经学校审核后,方可确定。同时,我们利用学校图书室、实验室、微机室、校园电视台、宣传橱窗、文化长廊和音乐、体育、及美术课等各学科的课程资源开发了校本课程书法与乡土美术、剪纸、各种有趣的小制作、网页赏析与设计等。(2)、把学校的传统优势与特色转化为校本课程把学校的传统优势与特色转化为校本课程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长远规划。学校的传统优势及学校文化积淀是学校长期办学取得的成果。在我校的多功能楼建设完成后,学校挖掘学校校史、校友资源以及校园文化,建立了校史馆,以此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并随着学校的发展不断补充和完善,使这一资源成为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活教材。(3)、把活动课提升为校本课程把活动课提升为校本课程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延伸。尽管活动课与目前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是相同的,但它并不等同于校本课程。因此,我们在原有活动课的基础上,用课程开发的程序及理念去审视原有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