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我的前半生 读后感.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的前半生 读后感.doc

上传人:zhangbing6987 2015/11/1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的前半生 读后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读《我的前半生》有感
《我的前半生》是我国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抚顺战犯看管所中所写的“反省式”自传,溥仪作为清朝的第十二位皇帝,也是我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位皇帝,三岁登基,合法在位三年,之后又任伪满洲国皇帝13年。《我的前半生》记录了溥仪从登基到流亡到接受新中国“改造”的过程,它是一部回忆录,更是一本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自省书,从中,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瞥见特定历史环境下末代皇帝的悲剧与喜剧,他的人生道路凝聚着近现代社会的变迁。
早在高中时期,我就已经读过一遍这本书,如今两年过去了,重新翻阅这本书,我又有了新的感受和理解。
自传的前半部分写的是溥仪过去当末代皇帝、军阀时期暂居天津、后来到伪满洲国再次做傀儡皇帝期间的经历。以一个“皇帝”的视角来看那段历史,是非常独特的,其中可以见到当年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为了统治满洲而扶植傀儡政权的手段;遗老遗少、包括一些政治投机者的心态;英美法德等西方列企图强瓜分旧中国的贪婪。自传的后半段,讲的是日本投降、东北解放后溥仪被捕在战犯监狱中的生活。这十年间溥仪进行了劳动改造,期间参观了新社会普通老百姓的新生活,自发认识到自己曾经犯下的罪恶和“皇帝”的本质,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人,最终改过自新。出狱后,溥仪与家人团聚,在新社会中也重新找到“家”的感觉。后来他及亲属们都积极地投身于新社会的建设。
这本《我的前半生》从爱新觉罗·溥仪的家世开始说起,到入宫、登极、“二次登极”,再到去天津、东北、苏联,又后来的“认罪”,最后的“特赦”。认认真真的将它们读下来,心情是沉重的。以前,我认为爱新觉罗·溥仪是中国历史上的“罪人”、不值得同情。但是看到这书中的坎坷,我渐渐理解了他,并为他感到可惜,因为他生在帝王之家,他所受到的伤害来自于孤独、伤心。
溥仪的一生或许可以用崎岖、坎坷来形容。若不是出生在这个时期,他将会是俯瞰全国、统治全国、威仪无边的皇帝,是一个能够拥有一切物质、权利的人,应该享受的是非凡的待遇,三岁时登上那张象征至尊无上的黄金龙椅,在许多人眼里他是多么的幸运,多么的让人羡慕,可是我们不是他,作为宣统帝,中国末代的傀儡皇帝,就已经注定了他辛酸、无奈、甚至悲剧的一生。
读完了整本书,纵观溥仪的一生,在他经历了这些常人几乎难以承受的跌宕起伏后,我想他的心境大概已经是“心如止水”了吧。出生时的名门望族,锦衣玉食;童年时的君临天下,九五之尊;少年时的局势动荡,诚惶诚恐;中年时的胆战心惊,痛苦矛盾;晚年的得到原谅。这一路走来,他却并没有太多的抱怨,抱怨给他称号却不赐予他该享的殊荣;也没有太多的反抗,反抗尘世的不公平;他更没有自甘堕落,因为他的心中始终还是牵挂着祖国的,他有一颗热爱祖国、为民为国的心。尽管他曾经做过错事,但毕竟溥仪一直在积极努力地
向上进取着,他并没有失去原本的中华民族的信仰。作为清帝,他怀抱着复辟清室的抱负这也是可以为人所理解的。复辟大清之业虽然艰难,但浦仪一生都在为之努力。
正如清史专家、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喻大华所说:“溥仪的人性是复杂的,他有过背叛国家、背叛民族的污点,但他又为灾民捐款,信佛吃素,最终向真理低头,自请国家给他最严厉的处罚,直到流着眼泪走出了战犯管理所的高墙,融入普通老百姓。”
溥仪的人生大起大落、磕磕绊绊,他无法感觉到“爱”,只是满心的“害怕”、“伤心”、“仇恨”。他高高在上,却没有百姓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