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doc

上传人:一花一叶 2019/5/24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宁夏青铜峡市光辉中心小学吴楠邮编:751600联系电话:0953-3722573 教材分析《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课。这首儿童诗通过描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生动情节,赞扬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行为,展现了少年儿童美好的心灵世界。全诗共四小节: 第一小节写“我”高兴地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第二、三小节写“我”用意:在“我”上学时让它替“我”为盲婆婆唱歌,让婆婆从蝈蝈的歌声中感受大自然的勃勃微生机和回想童年时光的欢乐,充分展示了儿童的美好心灵。第四小节写蝈蝈的歌声清脆动听,余音“咯咯”寓有深意。诗文主题鲜明集中,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浅近明快,富有儿童情趣。课文根据诗的内容配有两幅插图,一幅是“我”送蝈蝈给盲婆婆;另一幅是盲婆婆倾听蝈蝈的歌声,背景是广阔的田野。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展开想象,以达到增强直观,理解诗意、丰富情感的目的。设计理念课标指出:“诗歌要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诗歌本身含蓄,精炼,情感丰富。所以要重视体验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并要能外化为朗读时的语调、表情、动作。让学生在观看插图,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借助想象和表演,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从而达到体会感情,积累语言的目的。第一课时一、解题激趣,导入新课 1、解题,引发兴趣。“盲”是什么意思?2、想像体验,激活情感。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一分钟,做一回盲人,说说你的感觉。那一位盲人老婆婆平时生活会是怎样的?如果你是住在她隔壁的孩子,你平时会为她做些什么呢?[利用语言再现渲染情境,从而调动学生高昂的学****情趣,使其真正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意境,去领悟,去体验,享受阅读的乐趣,激起学生学****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学****氛围。]二、初读课文,认识字词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想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2、自学生字词。(1)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一读。(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欢乐童年往日替3、学生交流。4、同桌之间互相读,仔细听一听他哪里读得好,你要向他学****读得不好的地方,你要帮他纠正,看看哪桌的同学读得最出色。5、卡片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6、各自试读课文。 7、指名读课文,分组读,赛读。评价。[通过多种读书方式,激起学生朗读兴趣,全员参与,有效地评价,是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保证。]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2、梳理课文,理清脉落。(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出示小黑板)()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给盲婆婆送蝈蝈。()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此环节的设计,意在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同时又培养了学生思维。]四、识记生字,练****写字1、教师再次出示不带拼音的“盲、呵、滋、婆、绿、替、难“等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口述:在没学生字之前内,你已经认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教师及时表扬)2、鼓励学生当小老师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3、重点指导认识容易出错的字。如:“盲、童、忘”是后鼻音;“领、您”是前鼻音等;(可以由学生自己说)4、小组合作学****合作目标:(1)分析这些字有哪些共同的特点?(2)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3)给这些字找朋友。5、小组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