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和谐教育论文高校师德建设论文:
试论和谐教育视阈下的高校师德建设
[摘要]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师德建设是构建和谐教育的关键,高尚的师德是营造和谐教育氛围的前提和基础。文章结合当前高校师德建设面临的挑战,对加强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旨在以良好的师德建设促进和谐教育的建构。
[关键词]和谐教育师德以德治教
[作者简介]蒋笃君(1977- ),男,河南永城人,河南工业大学党委组织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河南郑州 450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理想课堂的建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SJGLX173)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9-0051-02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必须遵守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师德建设是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的永恒主题,也是构建和谐教育的关键。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保证。
一、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以德育人”教育方针的前提。2005年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德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能否满足社会持续发展要求的根本。广大教师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在德育方面,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起光辉的人格典范,大师的道德人格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使远近学子趋之若鹜,造就了无数卓越的人才,更是华夏文明薪火相传的无穷动力。所以,实施以德育人的教育方针,教师道德建设首当其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教师职业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事业,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把教师职业比做太阳的光辉,认为“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师德建设是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师德的高尚典范。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师德建设不仅要植根于当前,更要放眼于未来,教师将蕴涵在优秀文化中的伦理价值汲取出来,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传授给学生科学知识,启迪学生的人生智慧,为学生解疑释惑,提升学生的道德人格,建设一支具有良好师德的高校教师队伍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基本要求。
。师德是教育的良心,经师易得,人师难求。邓小平同志强调:“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甘为人梯、甘于奉献,忠诚和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道德的基本原则。师德建设是实施“以德治教”的关键,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加强师德建设是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高校教师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既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主力军,也是保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