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图书馆的特殊“馆员”——试论清华大学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
[论文关键词]清华大学图书馆勤工助学学生馆员
[论文摘要]就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发展与经验总结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由追溯勤工助学工作的传统出发,阐述了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实现了参与规模不断加大,组织形式与系统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演进过程;在结合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把勤工助学系统建设成为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发展的重要课堂这一新观点;还就勤工助学学生团队对图书馆自身服务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最后,详细论述了勤工助学工作应把握的原则与科学管理的概念。
根据教育部门的统计,在北京的普通高校当中约有近20%的学生来自相对贫困或收入较低的家庭。面对这一现状,清华大学向社会郑重承诺:“绝不让一名勤奋而有才华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助、贷、勤、补等措施相互补充的经济资助体系,其中,勤工助学是资助体系中主导型的一项措施。图书馆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为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从最初的几名同学发展到后来每学期都有几十名学生,再到近两年成立了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导的图书馆勤工助学分队,勤工助学工作在规模和组织管理体系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在提供经济资助使参与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勤工助学工作还帮助他们很好地培养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另一方面,这些特殊的图书馆
“馆员”。
1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的传统与概况
清华大学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有着优良的传统。上世纪8O年代中期图书馆就开展了学生勤工助学的尝试。随着1988年学校“勤工助学指导中心”的成立,清华大学把勤工助学作为对学生经济资助的重要形式,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正当的劳动克服经济困难。作为学校勤工助学工作的核心单位,图书馆迅速建立了相对固定的勤工助学岗位。勤工助学学生人数从最初的几位扩大到了几十位。学生通过在图书馆的勤工助学除了可获得正常的勤工助学报酬外,还可从学校的勤工助学基金中获得一定比例的勤工助学补助金,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参与学生个人的经济压力。
到了2l世纪,图书馆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设定并实施了新的资助体系目标,图书馆“大幅度增加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并在学校勤工助学指导中心的帮助下于2007年成立了图书馆勤工助学分队。分队以服务同学为宗旨,以引导广大参加勤工助学的同学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理念,统一组织、协调在校学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目前分队的组织和管理者全部由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担任,实现了图书馆勤工助学学生的自我管理工作模式。
截至2008年l2月,图书馆每年组织安排的勤工助学岗位共涉及到多个业务部门的l0余个业务岗位,其中包括辅助教师的助理岗位,以及流通阅览部中文科技图书借阅区、外文图书借阅区的承包书库岗位等等;年勤工助学规模达到了400人次。图书馆勤工助学分队现有4个队委,承包书库的有3个负责人及若干小组长,由助理岗位的2个负责人协调工作,每批次人数有80~120人;持续在图书馆进行勤工助学工作一年以上的学生人数高达50人。分队组织的活动每年达到6次以上,2008年勤工助学图书馆分队在学校勤工助学大队组织的
“勤工助学评优风采大赛”中荣获第一名。
2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