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九单元复习提纲一、本单元知识网络定义性质作用溶液形成过程及溶解过程中伴随的能量的变化溶质组成(定义、特点、判断方法)(一)溶剂根据溶液的状态饱和溶液溶(限定条件)(定义、饱和溶液的判断、相互转化)分类不饱和溶液液根据含溶质的多少浓溶液(溶液浓稀与溶液是否饱和有无关系)(不限定条件)稀溶液溶解性(定性):定义、分类、影响因素对溶质溶解能力的量度定义(单位、表示符号)意义(溶解度四要素)量度溶解度(定量)影响因素与溶解性的关系对溶质含量的量度定义列表(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表示方法常见计算题型溶解度曲线(点线意义、固定义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趋势)(二)气体物质溶解度晶体(定义)影响因素(三)结晶定义方法(两种方法及适用范围)(四)乳浊液及乳化作用二、考点梳理1、溶液是指分散到里,形成的的。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和。2、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称为扩散过程,这一过程热量;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称为,该过程中热量。所以,溶于水温度升高,是因为;溶于水温度不变,是因为;_______溶于水温度降低,是因为。3、溶液是由两部分组成,能的物质叫溶剂,被的物质叫溶质,溶质、溶剂从状态上可以是。判断溶质、溶剂的方法一种可以根据溶液的读法判断;也可以根据各物质的量来判断,一般的为溶质,为溶剂;当有水存在时,为溶剂。4、根据溶液所处的状态,把溶液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指,不饱和溶液是指。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依据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把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把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5、根据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溶液可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饱和溶液浓溶液,不饱和溶液稀溶液。6、溶解性是指,它是定性的对溶质溶解能力的量度,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有、、。7、在下,某固体物质在中,达到时,所溶解的质量称为这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溶解度的单位是,表示符号为。8、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是溶解性溶解度(20℃)/----11---10大于109、固体物质溶解度一般可用列表法和溶解度曲线表示,一般溶解度曲线横坐标表示,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曲线上一点表示,曲线下方一点表示,每一条曲线的含义是,曲线与曲线的交点表示。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绝大多数固体物质,例如;少数固体物质,例如;极少数固体物质例如。10、对溶质含量的量度可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指。溶液的等于和之和。11、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溶质为固体)操作步骤为、、,所用的仪器有。当溶质为液体时,操作步骤为、、,所用仪器为。12、溶液的稀释和溶液的浓缩问题,在计算中要抓住变化前后不变,来解决问题。13、溶液混合时,混合前各溶液质量之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