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批量生产百万富翁.doc

格式:doc   大小:56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批量生产百万富翁.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9/6/17 文件大小: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批量生产百万富翁.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百万富翁”之开篇“过去中国老百姓讲起百万富翁,讲起大款,一定会想到这是个体户,有的是靠倒买倒卖,甚至于靠钻我们国家法制不健全的空子以后发起财来的。美国就完全不一样。微软公司依靠认购股权,培养了三千个百万美元的富翁。我觉得中国的高科技企业也应该依靠自己的业绩,依靠自己的利润,来培养一批我们国家真正的民族英雄。比如方正,就希望能够在2010年前造就一百个百万富翁。”王选上面是北大方正精神领袖王选1998年11月接受香港凤凰卫视记者杨澜采访时的一段著名讲话。在这段话里,王选经典地预示了中国百万富翁史的一个新阶段棗企业批量生产百万富翁。并且,只用短短几百字,王选就说清了这群新百万富翁几乎的所有“种群特征”:①身份:高科技企业里年轻的科技、销售及管理精英;②人数比重:方正2000多名员工中的100个,即企业员工总数5%;③产生方式:企业依靠自己的上市业绩、利润,通过在资本市场给职工认股权或期股权成批次产生;④诞生时代:新旧世纪交汇的十几年间;⑤预期社会地位:不同于“大款”形象的真正的民族英雄。文艺复兴时期的智者狄德罗用一部《百科全书》惊世骇俗地预示了一个新时代。王选的这段话,很像转型年代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一个辞条:“企业批量生产百万富翁”。我们以下所罗列的种种,只不过给这个辞条增加一些故事和例子。什么样的企业在生产百万富翁根据我们掌握的材料,最早提出企业“造就一批百万富翁”的,是原南德集团总裁牟其中。1992年,牟其中推出了一个“百万富翁计划”:欢迎有志向、有能力的企业家和青年加入南德,运用南德思路培养一批百万富翁。如同轻工产品换飞机、开发满洲里和陕北、在喜马拉雅山炸个口子改变西北气候之类的宏大设想一样,牟其中的“百万富翁”计划在当时确实振聋发聩,如一道闪电点燃起一大批年轻人心中的梦想。半年内,南德连续招聘8次,约400多人加入南德,使南德变成为一大堆年轻梦想家、冒险家的乐园。后来牟其中的公众形象逐渐由“首富”变成“首骗”,南德的“百万富翁计划”也随之烟消云散。牟其中和南德倒了,但“百万富翁计划”却因其在塑造企业形象及提升人才号召力方面的巨大功用,被其它一些民营企业接了过来。四川新希望集团刘永好、广东爱多集团胡志标等先后打出了自己的“百万富翁工程”。与南德的“空手道”不同,这些企业有实实在在的产品产业,但具体用什么方式造就百万富翁,却说的朦朦胧胧。事情的进展表明,这些民营企业迄今仍未能顺顺利利、实实在在地实现他们的“百万富翁计划”。接力棒到了方正、联想、东方电子等国有或国有民营的高科技上市公司,“批量生产百万富翁”的梦想才开始悄悄变成现实。不管敢不敢公开、愿不愿承认,对于证券界人士,这些企业生产的百万富翁的名字和财富实际上都可以测算出来,比如说,1999年12月8日北京一家报纸就言之凿凿地说,随着香港有限公司员工认股权的分配实施,联想集团将有数百人一跃成为百万富翁。而1999年12月15日北京另一家报纸又算出,东方电子内部职工股12月27日上市后,将产生855名百万富翁。当然,到更近的时候,另外一个比IT业更新潮的企业群体棗网络公司以更迅捷的方式,令人眩目地制造着更年轻、更新潮的百万富翁。新浪网主王志东1999年12月2日在北大演讲时说:“知识和价值将在这里产生最直接的联系……新浪成功上市后将造就出几十个百万富翁!”。不需要大企业的领袖人物催生护翼,不需要在大公司里一点点积累,这些二、三十岁的年轻人通过海外风险投资和海外上市,在短短十几个月里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了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不像隐藏在联想、方正等大公司大伞里的白领富翁,网络富翁们的名字清晰可辨:新浪王志东,网易丁磊,搜狐张朝阳……。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他们害怕社会与舆论打压棗他们挣的是外国人的钱。迄今为止国内舆论对网络和网络富翁们最厉害的指责是“制造泡沫”,其杀伤力远不及射向东方电子和联想的明枪暗箭。梦幻公司南德总裁牟其中的梦想,经过一批民营企业的接力,最终在高科技企业里得以实现。在这条漫长的“百万富翁”生产线上,知识经济与资本市场向中国人显示出了魔幻般的力量。百万富翁怎样生产出来的在采写“企业里的百万富翁”这组报道前,本刊编辑部同仁坐在一起罗列出了所有我们可能想到的企业百万富翁的“生产方式”,整理归纳,大致有:年薪、佣金、内部职工股、员工期股计划。在管理学者陈惠湘看来,这些方式说到底不外乎两类:分配制度和产权制度。他说,一些企业也许先走的是分配制度的路子,比如年薪百万,但最后还是要靠产权改革。企业分配制度,从工资、资金、年薪制,一直在变,但都没有改变员工与资本拥有者的雇佣关系;只有实行产权改革,员工持有本企业股票后,才有可能批量成为百万富翁。还是翻检一下企业百万富翁史吧。“百万年薪聘老总”与重奖科技明星差不多出现在同一年代,也差不多出于同样的思路:希冀以轰动效应网罗人才,大有古时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