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单片机基础知识
单片机的外部结构:
DIP40双列直插;
P0,P1,P2,P3四个8位准双向I/O引脚;(作为I/O输入时,要先输出高电平)
(PIN40)和地线GND(PIN20);
高电平复位RESET(PIN9);(与RESET,即可实现上电复位)
内置振荡电路,外部只要接晶体至X1(PIN18)和X0(PIN19);(频率为主频的12倍)
程序配置EA(PIN31);(运行单片机内部ROM中的程序)
P3支持第二功能:RXD、TXD、INT0、INT1、T0、T1
单片机内部I/O部件:(所为学习单片机,实际上就是编程控制以下I/O部件,完成指定任务)
四个8位通用I/O端口,对应引脚P0、P1、P2和P3;
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TMOD,TCON,TL0,TH0,TL1,TH1)
一个串行通信接口;(SCON,SBUF)
一个中断控制器;(IE,IP)
C语言编程基础:
十六进制表示字节0x5a:二进制为01011010B;0x6E为01101110。
如果将一个16位二进数赋给一个8位的字节变量,则自动截断为低8位,而丢掉高8位。
++var表示对变量var先增一;var—表示对变量后减一。
x |= 0x0f;表示为 x = x | 0x0f;
TMOD = ( TMOD & 0xf0 ) | 0x05;表示给变量TMOD的低四位赋值0x5,而不改变TMOD的高四位。
6、 While( 1 ); 表示无限执行该语句,即死循环。语句后的分号表示空循环体,也就是{;}
第一章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硬件原理接线图:
接电源:VCC(PIN40)、GND(PIN20)。
接晶体:X1(PIN18)、X2(PIN19)。注意标出晶体频率(选用12MHz),还有辅助电容30pF
接复位:RES(PIN9)。接上电复位电路,以及手动复位电路,分析复位工作原理
接配置:EA(PIN31)。说明原因。
具体接法如下图所示:
第二章基本I/O口的应用。
例1:用P1口输出一倍频方波。
#include <> //
void main ( void )
{
while (1==1)
{
++P1; //使P1口加一完成一倍频方波,
}
}
注意:P0的每个引脚要输出高电平时,必须外接上拉电阻(如4K7)电源。
例2:用P1口输出一倍频方波,要求能用万用表测出方波。
其实,只需要在上面的程序中添加延时程序即可。
#include <>
void main ( void )
{
unsigned int i,j;
while (1==1)
{
++P1;
for (i=0;i<1000;i++)
for(j=0;j<1000;j++); //该循环是一个大概的延时,具体时间要看汇编语言的指令才能判断。
}
}
例3:要求从P1口输出一方波,,。
#include <>
void main ( void )
{
unsigned char m,n; //定义两个中间变量完成交换过程
unsigned int i,j;
while (1)
{
n = 0;
++m;
n|=(m<<7)&0x80; //将第0位的值送至第7位
n|=(m<<5)&0x40; //将第1位的值送至第6位
n|=(m<<3)&0x20; //将第2位的值送至第5位
n|=(m<<1)&0x10; //将第3位的值送至第4位
n|=(m>>1)&0x08; //将第4位的值送至第3位
n|=(m>>3)&0x04; //将第5位的值送至第2位
n|=(m>>5)&0x02; //将第6位的值送至第1位
n|=(m>>7)&0x01; //将第7位的值送至第0位
P1 = n;
for(i=0;i<1000;i++)
for(j=0;j<1000;j++);
}
}
注意:一个字节的8位D7、D6至D0,、,比如P3=0x0f,、、、,、、、。同样,输入一个端口P2,、,读入到一个字节的8位D7、D6至D0。
第三章显示驱动
数码管的接法和驱动原理
一支七段数码管实际由8个发光二极管构成,其中7个组形构成数字8的七段笔画,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