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八一建军节感言范文参考.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八一建军节感言范文参考.doc

上传人:raojun00001 2019/6/25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八一建军节感言范文参考.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八一建军节感言范文参考在人民军队86华诞之际,作为一名老兵,心情很激动。战斗的岁月、建设的征程,尽在眼前。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和已经离开我们的战友的身影,历历在目。抚今追昔,有些话想和年轻的同志们聊一聊。近代中国有句话叫“无湘不成军”。我的家乡XXXX县不少人家都有孩子去当兵,自古平江有战事,我们长寿镇总要摊上。大革命失败前,我在地方党组织领导下参加过一些革命活动。看到过皖、直、湘、豫、鄂等军阀部队,也看到过北伐军部队。1927年以后,又看到我们党领导的秋收起义和平江起义部队。受到革命影响,我于1930年7月参加红军,成为彭老总的部下。从那时起到1998年离开军委领导岗位,在军队干了整整68年。参加红军不久,我就发现这支军队的确与众不同。连队中建有士兵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有监督连队行动、惩处犯错误军官等权力。有一次,一位排长打了战士,士兵委员会就开会批评他的“军阀残余”作风,那位排长也老老实实作了检查,保证以后不再犯。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当宣传员每天要写标语,经常写到这样一副对联:“红军中官兵夫吃穿薪饷一样,白军里将校尉饮食起居不同”,这真实地反映了我军与旧军队官兵关系的根本区别。1948年春,我们华野一兵团部队为执行中央赋予的“第二次战略跃进”任务,在XX濮阳进行整训,开展新式整军运动,发扬政治、经济、军事民主,民主的内容和形式较红军时期又有了很大的发展,有力地提高了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常说,我军是一支完全新型的人民军队。新在哪里?我看,实行三大民主,形成良好的官兵关系、上下级关系,内部团结一致,就是重要的一条。同时,我们又是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1930年10月,我们部队驻在XX的临江镇。当地产一种小桔子,很好吃,大家经常从桔树下走过,但没有一个人摘桔子吃。虽然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都强调纪律,但又有哪一个军队能如此自觉地做到呢?我们军队的纪律,是以体现我军宗旨、坚决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目的的,是建立在官兵平等和自觉基础上的铁的纪律。此后,仗越打越大,人民军队的贡献也越来越大,直到打出一个新中国,但我军纪律严明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文明之师的光辉形象,始终鲜明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支持。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军受益于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建的根据地,使部队有了依托,胜利有了保证。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坚决贯彻中央的指示,受命开辟根据地。经过艰难曲折,终于在豫皖苏边建立了抗日根据地,成为我党在敌后建立的19块根据地之一。后来,这里成为解放战争一个重要的战略依托地区,为我们赢得淮海决战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汇成蔚为壮观的支前洪流,我至今难忘。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这是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一条根本经验。 1930年12月,在第一次反“围剿”龙冈战斗中,我们宣传队看到毛委员亲自喊着鼓动口号:“勇敢冲锋,拼命杀敌,多缴枪炮,扩大红军!”部队情绪一下子就上来了,战士们个个奋勇冲向敌阵。我深深感受到战时宣传鼓动工作的重要。1931年元旦过后,组织上调我任连政治委员。那时,连队成份比较复杂,其中三分之二是俘虏兵,有些人还用军队的那一套来看红军,讽刺说:“又来了一个卖狗皮膏药的。”开始没有经验,上政治课免不了照本宣科,效果不好。后来,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战士们上课,并联系连队的实际,效果就比较好了。战斗中,我以身作则,冲锋在前,退却在后;战斗间隙,我常同战士们谈心,和他们打成一片,很快就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后来,我长期在部队做军事工作,有时也兼任政治主官,深刻体会到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建设在部队全面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战争年代我军之所以能够以弱胜强,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有坚强有力的政治工作,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军队的贯彻落实。通过革命的进步精神的不断贯注,保证了指战员具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保证了各项任务的胜利完成。政治工作是我军的传家宝。在新的历史时期,只要我们加强学****注意联系实际,工作方法得当,行动上又做出表率,就一定能够把政治工作做得更好。我们这支军队以弱小之师、劣势装备,打败了一个个国内外强敌,很重要的是因为广大官兵具有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可以说,胜利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常常回想起那些长眠沙场的首长和战友们,我们红三军团邓萍参谋长,我们师的李实行、侯中英、张锡龙、洪超师长,我们团的沈述清、杜中美、钟纬剑、邱阜成、黄珍等领导,我们新四军第四师的彭雪枫师长,李明德、石绍亮等18位勇士……应该说,我比他们“幸运”。1931年5月,在中央苏区进行第二次反“围剿”作战中,我们向富田之敌展开进攻,我率一个排冲在前面,突然一颗子弹从我的右眼角边打进去,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