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学前教育论文浅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doc

格式:doc   大小:3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学前教育论文浅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9/7/3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学前教育论文浅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学前教育论文:浅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来源:浙江学前教育网 作者:浙江省诸暨店口一幼傅春利发布时间:2008-1-16浏览:[4881]  感谢浙江省诸暨店口一幼傅春利上传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从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开始,从老师用人格的魅力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开始。在这方面,许多家长与我们老师的意见是一致的,但谈到具体的方法,却是众说纷纭。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抓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呢?我认为可以从下几方面着手:一、耐心教育、讲清道理孩子的年龄小,理解能力差。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就要更耐心。在讲道理的时候要把握两点:1、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和孩子讲清楚。2、讲时要具体,将事情解释、说明。比如:“对人有礼貌”孩子对礼貌还不是很明白。老师就告诉孩子见到大人就要打招呼,不打招呼就是不礼貌;打招呼时不要直接叫大人的名字,小孩叫大人的名字也是不礼貌;早上来幼儿园、晚上离开幼儿园要和老师、家长问好、再见,如果不问好、不再见也是不礼貌的。必要时,老师还要将礼貌的用语做示范。通过反复地“讲”以及反复的“示范”,使幼儿逐步加深印象,形成认识。同时,老师还要经常与家长沟通,提高家长对养成教育的认识,得到相互配合,家园共育。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对孩子的生活照顾的是无微不至,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结果,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坏习惯。况且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孩子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因此幼儿园的教育是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的。只重视幼儿身体和智力的发展,轻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有的家长常常剥夺幼儿力所能及的劳动机会,有时看到幼儿在园里倒垃圾、捡废纸就感到心疼赶紧去帮忙。这样日后难以形成爱劳动的习惯。在幼儿园,老师也往往是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行为习惯的培养,一日活动中往往抓不住最佳的教育时机。幼儿期是一生的启蒙阶段,仅仅将知识技能的学习,智力的发展和品德的培养作为教育的任务是不够全面的。智力的开发、品德的培养乃至性格的形成却受到个人行为习惯的影响,我们应重视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形成的常规训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其日后全面发展和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可以制定家园联系表、家园信箱,使家长了解科学育儿的知识,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定期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围绕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运用各种形式,使幼儿家长真正了解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究竟有哪些内容,指导家长用科学的育儿方法,循序渐进,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可以让家长亲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