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禹州市城市规划与发展浅析.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禹州市城市规划与发展浅析.doc

上传人:wzt520728 2019/7/4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禹州市城市规划与发展浅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原文作于2006年8月,在发布过程中由于敏感词过滤掉大概4000字内容,仅余5000多字,原文已经丢失,在网上找到残存部分,在此保存,以作后用。)中小城市作为我国600余个城市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小城市经济规划发展已经逐渐受到人们关注,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经济的发展,中小城市的规划与发展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城市规模逐步扩大,功能日趋复杂,规划亦显得愈益重要。因此,在中小城市的规划发展问题中,要从城市形态结构、中心区更新与发展、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更新和城市历史与景观设计等方面分析,综合考虑城市规划设计,从而使中小城市更加合理的发展。,属伏牛山余脉与豫东平原过渡地区,西北部群山环绕、丘陵起伏,东南部为开阔平原,市区位于平原地带,淮河最大的支流颍河自西向东横贯市区。各种资源丰富。全市总面积1461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万。,在全国中小城市综合经济实力100强中位列第90位。,市区人口30万人;建成区绿化面积565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1%。、滨河路与钧州大街为中心的单个核心发展模式,虽然在禹王大道东段规划建设了行政文化中心,但就目前来看对于整个城市的影响力特别是商业人流的影响力还没有达到城市核心之一的程度。城市空间结构上来看,单核点状结构是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形式,城市公众中心为结构核心,公众活动烈度随着距核心的距离的增大而衰减。这一空间结构的特点是核心向各个方向具有等同的意义,城市核心拥有“主宰”城市的影响力,带有强烈的向心和聚集的倾向。其规模的大小取决于核“影响范围”的大小。但是,核的影响力无限扩大时,势必会导致各种因素在核心区的过度聚集,进而使核心区难以承受而导致衰败。。禹州市当前的扩展模式由其结构决定为单核生长的同心圆扩展。即以点为中心、全方位向外扩展的发展形式,这一扩展方式以单核城市或城市的点状公共中心的发展最为典型。从区位关系来看,邻近中心区但远离交通线的地块,其交通效率有时与远离中心区而邻近交通线的地块具有同等的交通效率,因此在城市形态扩展时,会出现沿交通线优先发展,然后横向填充的倾向,实现城市的形态扩展,连接方式的便利,即城市中心区与周围地区的交通条件直接影响城市的扩展和城市形态的改变。这在禹州市城市中表现突出,以迎宾西路以西区域与远航路区域为例,迎宾西路以西区域明显要距离城市核心近,但由于在道路交通方面劣势明显,因而在商业与居住开发方面落后于远航路区域。但对于城市发展而言,单核同心圆扩展模式有一定的制约因素,因而发展多核生长的延连扩展成为选择。即城市外围地带出现新的生长点,彼此之间产生“磁性相吸”,并逐渐延连成片,城市在扩展中呈现为复合生长的形态。在中小城市通常表现为“双核生长并填充”的模式。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模式发展当产业集群位于城市边缘区或郊区时,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在其周边聚集了较多的生产要素,随着功能逐步完善,往往成为功能相对独立的分区或组团,形成一个新的城市中心或副中心,使城市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