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传热实验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245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传热实验报告.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9/7/30 文件大小:2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传热实验报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院(部): 化学工程学院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 化实0901姓名:方胜凡200912001同组人员:刘东东、移永军、戴长庆实验名称: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实验日期:、 摘要本实验以套管换热器为研究对象,以冷空气及热蒸汽为介质,冷空气走黄铜管内,即管程,热蒸汽走环隙,即壳程,研究热蒸汽与冷空气Z间的传热过程。通过测得的一系列温度及孔板压降数值,分别求得正常条件和加入静态混合器后的强化条件下的对流传热膜系数a及Nu,做出lg(Nu/)〜lgRe的图像,分析出传热膜系数准数关联式Nu=。关键词:对流传热NuPrReaA二、 实验目的1、 寧握传热膜系数«及传热系数K的测定方法;2、 通过实验掌握确定传热膜系数准数关系式中的系数A和指数m、n的方法;3、 通过实验提高对准数关系式的理解,并分析影响a的因素,了解工程上强化传热的措施。三、 实验原理黄铜管内走冷空气,管外走100°C的热蒸汽,壁内侧热阻1/a远远大于壁阻、垢阻及外侧热阻,I大1此研究传热的关键问题是测算a,当流体无相变时对流传热准数关系式的一般形式为:Nu=A-RemPrnGrp对于强制湍流有:Nu=ARe,MPr"用图解法对多变量方程进行关联,要对不同变量Re和Pr分别回归。本实验可简化上式,即取n=(流体被加热)。在两边取对数,得到总线方程为塩罟T=lg4+/lgRe在双对数朋标中作图,求出直线斜率,即为方程的指数哄在直线上任取一点函数值代入方程中,则可得到系数A,即/!=——Pr0-4Re"其中R八皿f业,Nu理// 2 A实验屮改变空气的流量,以改变Rc值。根据定性温度计算对应的Pr值。同时,由牛顿冷却定律,求出不同流速下的传热膜系数值,进而求得Nu值。其中a—传热膜系数,W/(m2・°C);Q——传热量,W;A——总传热面积,m2;Atm—管壁温度与管内流体温度的对数平均温差,°Co传热最可由下式求得Q=W・Cp(t2-右)/3600=p・/_右)/360(其中W——质量流量,kg/h;cp——冷空气的比定压热容,J/(kg・°C);tl,t2——冷空气的进,出口温度,°C;P——定性温度下流体密度,kg/m3;V——冷空气体积流量,m3/h。空气的体积流量由孔板流量计测得,其流量V与孔板流量计压降△p的关系为V=△/严式中,Ap——孔板流量计压降,kPa;V——空气流量,m3/ho四、实验流程图套管式换热实验装置和流程1-风机,2-孔板流量计,3-空气流量调节阀,4-空气入口测温点,5-空气出口测温点,6-水蒸气入口壁温,7-水蒸气出口壁温,8-不凝性气体放空阀,9-冷凝水回流管,10-蒸汽发生器,11-补水漏斗,12-补水阀,13-排水阀1、 设备说明本实验空气走内管,蒸汽走管隙(玻璃管)。内管为黄铜管,,。空气进、出口温度和管壁温度分别由钳电阻(PtlOO)和热电偶测得。测量空气进、出口的钳电阻应置于进、出管得中心。测量管壁温度用一支钳电阻和一支热电偶分别固定在管外壁两端。孔板流量计的压差由压差传感器测得。木实验使用的蒸汽发生器由不锈钢材料制成,装有玻璃液位计,。风机釆用XGB型漩涡气泵,,最大流量100m3/ho2、 釆集系统说明压力传感器木实验装置采川ASC0M5320型压力传感器,其测量范围为0^20kPao显示仪表在实验中所有温度和压差等参数均可山人工智能仪表读取,并实验数据的在线采集与控制,测量点分别为:孔板压降、进出口温度和两个壁温。3、 流程说明木实验装置流程图如下所示,冷空气由风机输送,经孔板流最计计量以后,进入换热器内管(铜管),并与套管环隙小的水蒸气换热。空气被加热后,排入人气。空气的流量由空气流量调节阀调节。蒸汽由蒸汽发生器上升进入套管环隙,与内管中冷空气换热后冷凝,再由回流管返回蒸汽发生器。放气阀门用于排放不凝性气体,在铜管Z前设有一定长度的稳定段,用于消除端效应。铜管两端用塑料管与管路相连,用于消除热效应。五、实验操作1、 检查蒸汽发生器中的水位,使其保持在水罐高度的1/3~2/3。2、 按下总电源开关,关闭蒸汽发生器补水阀,启动风机,接通蒸汽发牛器的发热电源,保持放气阀打开,调整好热电偶位置。3、 用计算机控制风机频率为50Hz,待仪表数值稳定后,记录数据;再每降低3血取一实验点,同样等仪表数值稳定后,记录数据,重复实验,12~13次。4、 将静态混合器插入管小,并将其固定,再次调整好热电偶温度计,将风机频率调回50Hz,待仪表数值稳定后,记录数据;每降低3Hz取一实验点,同样等仪表数值稳定后,记录数据,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