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丁晓雨09文21班09010002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她以其女性对外部世界及自身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将平凡的意象、细腻的感触借朦胧式抒情的方式传达出来,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意境,典型表现出清新柔美的风格,给诗坛带来了一股清凉之风。代表作《致橡树》就是一首在单纯的意象中蕴含了深刻、丰富思想意蕴的诗作。相对于同时代或早前的诗歌创作来说,它没有局限于固定的诗歌模式,而是诗人自己在反复体味后带有个人鲜明特色的独特创作:新颖的抒情意象、丰富的情感内蕴、整饬的对偶句式、精美自然的抒情语言,是一首真正的抒情诗。《致橡树》所选取了橡树和木棉这两个外形迥异的主要意象,虽然平凡但新颖,以小见深。橡树有着伟岸的身躯和铜枝铁干,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木棉有着“红硕的花朵”,与橡树相比是柔弱的、轻盈的。虽然都是树的形象,但是将二者放在一起比较,仍然给了人们视觉和感觉上的冲击对比。在诗歌中,诗人还赋予橡树和木棉以性别特征:橡树象征着男性的刚健之美,而木棉则洋溢着女性的柔弱娇艳。“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相互致意,但没有人听得懂我们的言语。”橡树与木棉的比肩而立,则代表着在爱情中的男女相互依偎鼓励、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终身相依。诗人还以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等丰富的意象烘托反衬橡树、木棉之间的爱情,以否定诗人所反对爱情观,突出诗人赞美的爱情观。诗人总结性地概括了这种理想的爱情关系:“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生相依。““永远分离”是为了真正的、彻底的“终生相依”,即在人格独立、地位平等的基础上的同声相应、相互扶持。双方都不以消弭自我的个性而迎合对方,而是依然保持自己鲜明的特性。在这里,爱是一种信仰,完美的爱情来源于独立人格下的情感交融,要像木棉一样挺立在橡树身旁,有坚强的躯干也有清幽温和的花香,这也是诗人要求女性和男性平等的自我独立意识展露。在诗篇的最后,诗人把这种似分实合的理想爱情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摒弃了依附与奉献的传统爱情模式,那种平等、独立、相知、甘苦与共的爱情,那种爱在甘苦与共,爱在风雨同舟,这才是诗人认可赞美的“伟大”而“坚贞”的爱情。这首诗的情感内蕴并不仅仅止于爱情。对于爱情观,诗人已以其新颖的形象描摹,突破了传统爱情的价值观念而赋予其深刻的真正意义上的爱情意味,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在橡树与木棉的意象刻画中不仅表达了女性的独立观,也合理地引申出了人与人交往中的道德价值理想:在平等自由的基础上相互同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每一个人都是自然人和社会人的统一,不可能孤立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怎样与别人和谐相处也是古往今来探讨不断的话题,诗人在这里给我们重申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联系。这实际上也是诗人对于时代给予的创伤的一次沉思与反省。从诗歌的句式上来看,很明显能够感受到诗人苦心经营的痕迹:整饬自然的对偶句式使诗歌读来朗朗上口,在发自肺腑的直抒胸臆式的诗句中宣告诗人的爱情宣言。在整首诗中,诗人以两两对偶的句式表达其对于爱情的思考与追求。在开篇“我如果爱你——”的句式中分别否定凌霄花、鸟儿的功利性的姿态;接着用“也不止像——“的句式继续否定源泉和险峰单方奉献牺牲式的爱情;在谈及日光、春雨时,诗人采用了省略的方式,仅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