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诗词古韵
--唐诗宋词。
提起唐诗,都知道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
唐诗代表着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唐代诗歌发展的时代背景
,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唐代近三百年间,以儒学为主,对佛、道思想兼收并蓄。儒家思想给文学带来了进取的精神;佛教的影响丰富了唐诗的心境表现,涌现出了一批诗僧;道教的影响促进了诗人思想的解放,丰富了唐诗的想象。它们对于唐代文学特别是唐诗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佛教“讲经”对唐代变文的影响。
初唐:高祖武德元年(618)
――玄宗开元初(713)约为百年。
盛唐:玄宗开元元年(713)
――代宗大历元年(766)约五十年。
中唐:代宗大历元年(766)
――文宗开成元年(836)约七十年。
晚唐:文宗开成元年(836)
――昭宣帝天祐四年(907)约七十年。
初唐百年诗歌的演进,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即前后两个五十年。
初唐的前五十年可说是宫廷诗的时代。从作家来讲,初唐前五十年主要是以李世民为代表,而以“绮错婉靡为本”的“上官体”为这一时期的代表。
初唐的后五十年是逐步突破旧的诗风,建立唐诗风范的时期。这一时期,文坛上比较热闹,改革诗风的呼声与创作实践同样强烈,先是高宗武后时期,以“文章名天下”的初唐四杰登上诗坛,把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移到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与塞漠,感情基调也清新健康起来,继之有沈佺期、宋之问确立了律诗这种新形式。最后是陈子昂登高一呼,痛斥齐梁,高倡风骨,为唐诗开展健康地发展道路。
总而言之,初唐诗歌虽未完全摆脱六朝的浮华和纤弱,诗歌的现实性和思想性尚有待进一步提高,
但已透露了新的气息。
盛唐,是唐代诗歌达到繁荣的顶点时期,李白、杜甫无疑是两位最伟大的时代歌手。
伟大的诗人杜甫,以他如椽巨笔,在诗中真实而又生动地反映了这一时代巨变。在诗歌史上,他既是盛唐之音的结束者,又是中唐诗歌的开启者,在整个唐代诗歌史上占据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也是整个中国古代诗史上一位杰出伟大诗人。
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的一批诗人和以高适、岑参为首的另一批诗人分别以或宁静优美、或豪迈奔放的音符,弹奏出盛唐之音的不同音部。
“安史之乱”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也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中唐高棅称之为“中唐之再盛”。
这时与安史之乱期间相比,虽然时局
得到相对的稳定,但藩镇割据,宦官专
权,朋党之争以及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
使社会陷于严重的无法摆脱的危机之中。
盛唐那积极浪漫主义的热情和理想退潮了,
严峻、冷酷的现实使诗人们不得不倾向冷
静的观察与思考,所以诗歌转向了现实主义道路。
中唐时期的代表诗人是白居易,他有自己
特殊的诗歌理论
晚唐七十年,是唐诗的晚秋时节,但并非一片萧瑟。
总体来看,由于晚唐政治形势的恶化,人
民生活更加贫困,所以现实主义诗歌在
晚唐继续得到发展。
李商隐、杜牧两位诗人为晚唐之翘楚,
他们的诗歌,无论其内容还是艺术都具
有杰出的成就。
由于晚唐时局如西风落照,士人深感回天乏力,
故淡泊情怀与艳情绮思的主题在晚唐诗坛便
十分流行。并为后来宋词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
唐诗的发展轨迹是:
最初的90年左右,是唐诗繁荣到来的准备阶段;
开元、天宝盛世是唐诗的全面繁荣阶段,这个时期代表诗人是李白;
安史之乱后,诗风骤变,气骨顿衰,理想浪漫色彩消褪,表现战火中的人间灾难、生民涂炭成为诗歌的主调,代表诗人是诗圣杜甫;
贞元元和年间,诗坛上出现了革新的风气,
诗歌创作出现了又一个高潮,代表诗人是韩愈、
白居易;
长庆以后,诗歌创作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李商隐是本时期的杰出代表,他把诗歌表现心灵深层世界的能力推向了无与伦比的高峰,创造了唐诗最后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