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结果;理解长征精神。 2、从红军胜利──失败──胜利的史实中培养学生找出因果关系;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 3、激发学生爱党、爱军、爱国的崇高情感,学习人民军队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与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长征的原因、经过;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长征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2、难点: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教学方法】五步教学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学习,获取新知——汇报交流,整合信息——质疑释疑,分析探究——联系实际,拓展延伸【教学过程】导入: 播放视频片段(电视剧《长征》的片头),画配文:1934年,一群共产党人为了追寻理想与信念,带领着一支队伍,用无畏牺牲的精神,穿越千难万险,用血肉之躯走出了一条光辉之路,走向了一个崭新的中国。这支队伍名叫中国工农红军,这条光辉之路名叫长征。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追寻那段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新授: (一)自主学习,充分准备教师用课件出示自学题目,学生带问题阅读教材,整理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1、概括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长征示意图讲述长征的经过。 3、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长征中的转折点? 4、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二)汇报交流,整合信息学生汇报自学成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整合信息,合作学习。 1、红军长征的原因。结合教材,师生分析红军长征的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此后,红军奋战一年,没能打退敌人进攻,中央根据地越来越小。这样下去会怎样呢? 生:红军将会被消灭。师:于是党中央决定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大转移,进行长征。 2、长征的经过。出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鼓励学生上台指图讲述长征经过。生点击鼠标,边讲边在图上依次出示红军到达的地点。教师补充:红军冲破四道封锁线后为什么改道贵州;四渡赤水河的意义;巧渡金沙江的意义。 3、模拟导游带领大家进行“红色之旅”——遵义。出示“遵义会议旧址”图片。鼓励学生以“导游”身份走到屏幕前为大家讲解红军长征中的这个重要场景。生讲解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意义。师生分析得出: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英明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最后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所以说,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所以说是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讲述红军长征故事,领悟长征精神,理解长征意义。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红军长征的故事?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入下一个环节:大家的故事讲得很精彩,下面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故事。多媒体播放电视剧《长征》中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视频片段。影片放完,全班同学为之动容,气氛达到高潮。教师适时小结:正是由于红军身上所具有的精神,他们才能翻越雪山,才能走过草地,才能完成二万五千里的长征。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三)质疑释疑,分析探究伟大的长征孕育了长征精神,我们应该大力弘扬长征精神。那么什么是长征精神?今天的长征精神又有哪些体现呢? 多媒体显示长征的几组数据。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