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3
文档名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PPT课件.ppt

格式:ppt   页数:16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马皮皮 2015/12/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PPT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九章大学生网络心理
网络的特征
1、开放性
2、全球性
3、虚拟性(flash:别以为上网我就不认识你)
4、身份不确定性(flash:网虫奇遇)
5、平等性
6、非中心化
7、个性化
(1)对用户开放。互联网是一个对用户充分开放的系统。在这里,不分国家、种族、贫富、性别、职位高低、年龄大小,只要你具备上网的硬件条件,就可以上网,去体会网上冲浪的乐趣。
(2)对服务者开放。互联网正是通过对服务者开放,为用户提供一个开放的接入环境,从而使互联网上的每一个节点,都可以自愿地、轻而易举地为互联网提供信息服务。互联网的开放性,是互联网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之源。
(3)对未来的改进开放。互联网的关键概念在于,它不是为某一种需求设计的,而是一种可以接受任何新的需求的总的基础结构。
当互联网以其传播方式的超地域性将地球连接成“地球村”时,每个网民成为地球村的平等公民,互联网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在我们无法想象的空间中蔓延、伸展着,它突破了种族、国家、地区等各种各样的有形或无形的“疆界”、真正体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人类交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无限互联”及“无限关涉”。
在网络技术的帮助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隐形怪杰”,其身份、行为方式、行为目标等都能够得到充分隐匿或篡改:一个白发老翁可以发布电子讯号将自己伪装成红颜少女,强盗亦可自称警察而难被发觉,甚至就象比尔·盖茨的那个玩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网上的信息不为某一个人独有,而是平等地属于每一个网民。互联网的这种特点,使网民的意识和思维进一步走向平等和双向沟通,思维方式更加多样化,从而也更加具有个性和创造性。但是,网络也是一个彻底“民主”或无政府主义的地方,一个无法无天的地方。
大学生网络活动的特点
一、积极的心理需求
1、强烈的求知欲望。
2、自由平等的参与意识与自我实现欲望。
3、追求开放性和多元性。
二、消极的心理需求
1、猎奇心理,追求感官刺激。
2、急功近利心理。
3、发泄欲求。
4、逃避现实的解脱心理。
大学生网络活动的类型
1、知识信息型

2、娱乐游戏型
3、人际沟通型(flash:寂寞的时候上网来找我)
4、网络恋爱型(flash:当爱已成“网”事)
现在的大学生早已不满足于课堂和书本给予的知识,因为这和海量的网络信息比起来,其使用方法和新鲜程度显然要落后得多,书架上一本一本寻找的龟速怎比得上鼠标的轻点快捷。许多大学还购买了一些专业资料网站的使用权,“中国期刊网”、“方正维普”、“ARL”、“Kluwer Online”等资料库已被很多学生所熟悉并使用,在这里可以精心研读自己所关注的领域,吸取来自国内外研究的最新成果。学生们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器,而是主动的信息处理器,他们从各种渠道主动参与和得到立体多媒的相关知识。随意采集信息、加工知识和整合思维;网络上的自主学****方式,已经成了年轻人追求的时尚
只要输入电影名或歌曲名,轻点鼠标,数秒内就可以欣赏到自己想看的电影或想听的歌曲。这种菜单式的生活享受正是无所不能的网络所提供的。
和游戏机或游戏光盘相比,网络游戏因其具有交互性,更加显得魅力难挡,因此,游戏网站也是大学生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很多大学生没有很好地利用网络来增长知识、增长才干,相反却把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贡献给了网络娱乐与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