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玉米须文档.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玉米须文档.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9/21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玉米须文档.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玉米须《四川中药志》玉麦须《滇南本草》玉蜀黍蕊《现代实用中药》中药玉米须的释名本植物种子如芡实米,或白或黄,光洁如玉,故称玉米;药用雌蕊花柱细长如须,故名玉米须也。中药玉米须的基原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和柱头。(通称)。一年生草本,高1-4m。秆粗壮,直立,不分枝,基部各节具气生根,入土后普通为柱根,叶片长大、扁平,条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呈波状皱褶,具强壮中脉;叶鞘具横脉。花单性;雄性圆锥花序顶生,雄花小穗成对排列,一个有柄,一个无柄,每花雄蕊3条;雌花序腋生,呈肉穗花序状,为多数鞘状苞片所包,雌小穗成对排,无柄,成8-18-30行排列于粗壮的穗轴上,雌蕊具长丝状的花柱,鲜时黄绿色、淡绿色至红褐色,干后黄白色或浅棕色。颖果略呈球形。花、果期6-9月。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中药玉米须的采集秋季收获玉米时采收,晒干或烘干。中药玉米须的药材玉米须StigmaMaydis本品常集结成疏松团簇,花柱线状或须状,完整者长至30cm,,淡绿色、黄绿色至棕红色,有光泽,略透明,柱头2裂,叉开。质柔软。气无,味淡。以柔软、有光泽者为佳。中药玉米须的化学成分玉米须含有隐黄质(cryptoxan-thin),泛酸(pantothenicacid),肌醇(inositol),谷甾醇(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维生素C、K,苹果酸(malicacid),枸橼酸(citricacid),草酸(oxalicacid),酒石酸(tartaricacid)。还含脂肪油,挥发油,树胶,树脂,苦味糖苷,皂苷,生物碱,及大量***钾,α-生育醌(α-toco-pherylquinone)等。中药玉米须的作用(药理作用):玉米须煎剂口服对正常人有轻度利尿作用。给药后,血中***化物浓度增加,尿量和尿中***化物含量增加,但大剂量时尿量反而减少。:玉米须水浸液、乙醇一水浸液、乙醇浸出液和煎剂对麻醉犬、兔、猫均有降压作用。切断迷走神经后降压作用显著减弱。、降血脂作用:玉米须水煎剂对四氧嘧啶所致小鼠糖尿病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对葡萄糖、Adr引起的小鼠高血糖有降血糖作用,但对正常小鼠血糖无明显影响。玉米须的发酵制剂对兔亦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玉米须还能降低高脂血症小鼠的血清TC含量。:玉米须有显著增加胆汁分泌和促进胆汁排泄的作用,可使胆汁内有机物和渣质减少,粘稠度、比重和胆红素降低。人口服玉米须制剂15-30分钟后出现胆囊反射性收缩,胆汁排出量增加。:小剂量玉米须煎剂对蟾蜍离体心脏有兴奋作用,大剂量时呈抑制作用。玉米须还有一定的止血作用,对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凝血障碍有效。中药玉米须的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中药玉米须的药性味甘、淡,性平。归肾、肝、胆经。质轻渗降。1.《滇南本草》:“味甜,性微温。入阳明胃经。”2.《现代实用中药》:“甘、平。”《中草药学》:“入肝、肾经。”4.《四川中药志》(1982年版):“甘、淡,平。”中药玉米须的功效主治利尿消肿,清肝利胆。主治水肿,小便淋沥,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高血压病,糖尿病,乳汁不通。1.《滇南本草》:“宽肠下气。治妇人乳结,乳汁不通,红肿疼痛,怕冷发热,头痛体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