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目录EventorBusinessSegment概述病原学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预防概述EventorBusinessSegment菌血症:细菌在血流中短暂出现的现象,一般无明显毒血症症状。败血症:是病原菌(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侵入血流生长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和代谢产物引起严重毒血症(toxemia)的全身性感染综合症。病原菌通常指细菌,也可为真菌、分枝杆菌等,病程中常有炎症介质的激活与释放,引起高热、寒战、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皮疹、神志改变等一系列临床症状。重者可致休克、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相关概念EventorBusinessSegment脓毒血症:机体对微生物及其毒素所产生的全身反应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人体对各种损害因素所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包含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感染性:败血症非感染性:急性胰腺炎、严重创伤、烧伤、缺O2SIRS:反应临床非特异性表现,符合以下条件2条以上者:体温>38℃或<36℃心率>90次/分呼吸>20次/分或二氧化碳分压<(32mmHg)白细胞计数>12×10^9/L或未成熟细胞>10%等相关概念EventorBusinessSegment感染性休克:败血症发展至休克(BP<90mmHg或较正常时血压低40mmHg)。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的功能衰竭。菌血症轻败血症严重脓毒败血症严重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40%):葡萄球菌、-(35~40%):大肠杆菌、(5~7%):脆弱类杆菌、(7~10%):白色念珠菌、(<5%):李斯特杆菌病原菌因年龄、性别、感染部位、基础疾病、院内或社区、机体免疫力不同而不同致病菌的变迁EventorBusinessSegment时期变化抗生素问世前G+占绝对优势(>85%)70年代以前G+逐渐减少70-80年代G-占主要自80年代以来G+渐上升又超过G-发病机制(1)人体因素:机体防御免疫功能缺陷是败血症的最重要诱因。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性粒细胞缺乏或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生素、放射治疗、细胞毒类药物的应用,以及各种大手术的开展。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人工呼吸器的应用,静脉导管的留置。严重的原发疾病,如肝硬化、结缔组织病、糖尿病、尿毒症、慢性肺部疾病。EventorBusinessSegment发病机制(2)病原菌因素:革兰阳性细菌生长过程中可分泌针对机体靶细胞有毒性作用的蛋白质物质,即外毒素。金葡菌可产生多种酶和外毒素,其中起主要致病作用的有血浆凝固酶、α-溶血素养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A-E)。(超级细菌)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干扰素、炎症介质、心血管调节肽等。EventorBusinessSe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