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关于台州生产力布局规划的思考..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台州生产力布局规划的思考..doc

上传人:q1188830 2019/10/23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台州生产力布局规划的思考..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台州生产力布局规划的思考       台州产业发展战略定位是:打造长三角南翼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绿色农产品基地、生态旅游基地和华东最大的电力能源基地。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必须坚持布局优化、集约发展与产业提升、空间拓展并重的原则,强化产业集群优势,优化城镇体系,强化要素保障,积极拓展空间。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台州经济在极其薄弱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极具活力的发展路子。今天的台州已经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的、富有生机的滨海城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609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359元,全市人均GDP超过2100美元,其中市区已经超过31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3000-10000美元是一个较长的经济高速成长阶段。当前,包括台州在内的浙江温台地区正在进入这一发展阶段的初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新的转折,及时以规划统筹大区域的联动发展,顺应这一时期加强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的客观要求,是非常必要的。   一、关于规划功能区的划分   从规划研究的角度看,在台州独特的空间环境里,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经过长期磨合,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推进,陆域生产力发展在空间上初步形成了"一带一区"的大格局。这种格局是在市场机制驱动下依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进行区位选择的结果。   所谓"一带",即台州沿海经济带,范围包括台州市区、温岭市、玉环县、三门县的全部和临海市的东部乡镇。该区域人口密集、交通便利,陆域面积仅占全市的46%,%的户籍人口、82%的GDP、83%的工业总产值、72%的服务业增加值和78%的财政收入。其中包括市区和温岭、玉环在内的南部区域陆地面积仅占全市的30%,%的户籍人口、75%的GDP和74%的财政收入。   所谓"一区"为椒江中上游(灵江)河谷经济区,范围为椒江流域三江口以上,包括天台县、仙居县的全部、临海市的中西部地区,陆地面积占全市的54%,%,GDP占18%,财政总收入占22%。该区域城镇和产业沿溪沿江呈串珠状布局,二三产业和城镇主要分布在天台、临海、仙居三大河谷盆地,广大的山区以种植业和旅游业为主。   在"一带一区"的大格局下,我们初步考虑,对未来全市的生产力布局分五个功能区进行规划引导。"一带"划分为中部都市产业核心区、南部港城产业提升区、北部滨海产业拓展区以及由近海海域、岛屿和相关陆域组成的海域保护与产业发展区。"一区"范围不变,定位为内陆生态产业集聚区。   。以市区和温黄平原为主体,包括临海市东部。重点是加速制造业集聚,加快服务业发展,强化台州中心城市建设,提升台州中心城市首位度,发展温黄平原网络城市。尤其是要着重建设好滨海工业区块和国家级化学原料药基地等制造业的主要拓展空间;发展好台州市区的商贸物流、金融、商务办公、信息服务、科研教育等现代服务业,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增强辐射能力,使之成为支撑全市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综合服务中心和创新中心。   。范围为玉环县的全部。随着漩门二期、三期围垦工程的建设,玉环本岛与大陆全面连接,形成较为开阔的玉环半岛。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