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文档名称:

【课外读物类】《关于书的书》——书的知识.pdf

格式:pdf   页数:3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课外读物类】《关于书的书》——书的知识.pdf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7/2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课外读物类】《关于书的书》——书的知识.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前言

一位哲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青少
年正处于人生的十路口。他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优秀书籍的引导。同时,
青少年时期也正是求知旺盛的时期,他们渴望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能
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可是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许多同学常常感到困惑,这
套丛书,正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编写的。
丛书共册,分别是:“书的知识”、“书的趣闻”、“书的格言”、
“读书的故事”、“名人谈读书”、“书迷谈书”、“中国著名图书”、“读
书方法”、“怎样写读书笔记”、“读书和图书馆”。包括了关于书的方方
面面知识。
知识性、指导性和趣味性结合是这套丛书的特点。知识性说的是书中不
仅介绍了书的历史、书的知识等以前大家很少接触的内容,而且汇集了古今
中外的读书名言、故事,可以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指导性指的是书中选有
“读书方法”、“怎样写读书笔记”和“中国著名图书”等内容。它不仅能
帮助大家选择优秀的图书。又能使大家找到读书的捷径。此外,丛书不仅语
言生动,而且介绍了大量有趣的读书故事和书的趣闻,使本书具有较强的趣
味性和可读性。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广西民族出版社总编辑韦琮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编辑张安平、开明出版社编辑黄炯相、长征出版社编辑刘志军的支持和帮助,
这里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本书编委会
一、书的历史
书的起源
图书是记录语言的,语言是用文字表达的。没有文字就不可能有书。
文字是怎样起源的呢?
在远古的时候,文字还没有产生,人们为了表示自己的思想,传达消息,
只有依靠语言,语长期言是从人的口中发出的声音,声音的发出,不能传得
很远,也不能保存和记录下来,当时还没有扩音器收录机之类的东西。因此
在远古时期,人们为了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迫切需要了解更多
的事情。不仅要了解此时此地人的生活经验,同时也需要了解过去时代的人
和远方人们的经验。换句话说。人们需要交流思想,需要积累知识,需要传
播知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只有靠口传记忆了,可是,时间长了,事情
多了,就会忘记,就会记错,那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为了补救这个缺陷,
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曾经创造了许多帮助记忆的办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利
用实物来唤起回忆,这就流行了“结绳记事”、“刻木记事”和“堆石记事”
等等的各种方法。
“结绳纪事”,就是在绳子上打结,用结子的大小、多少和位置来表示
不同的意义。在我国远古时代曾流行过,《易经》以及其它一些古书都曾说
“上古结绳以记事”。现在,这种记事方法在汉族中已绝迹了,可是在我国
兄弟民族中,如云南的傈僳族、哈尼族,台湾的高山族,都还有这种结绳纪
事****惯。
除了结绳,刻木纪事也非常流行,就是在木头上刻上许多不同的符号来
表示不同的事物,我国古书上所说的“契”或“契刻”,就是这个意思。
这种结绳和刻木是帮助回忆记事的符号,是书的前身,但还不算文字,
如果要说“文字”,就是以后发展起来的“图画文字”。我们的祖先把从事
生产劳动,与周围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的事物画在他们所居住的洞穴壁上。在
我国周口店山顶洞以及法国西班牙的深山古洞中,都发现和留存着旧石器时
代人所绘的画,这些画画得很逼真,使人一见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就
慢慢地只用几根线条来组成一个大概形似的轮廓,把原来复杂细致精确的图
画,简化为一定形式的图案符号,使人们看到这个符号,就能知道代表的是
什么事物,这么一来,这些简化的原始文字符号就和语言有了意象关系。以
后就逐渐地用它来代替语言表达思想,进而交流经验、传播知识,这样,便
出现了原始的图画文字。
这种图画文字,起初是很不统一的。有繁有简,后来就有人进行整理、
统一、简化,也使书写方便了。当时,整理创造文字的人很多,这里要说的
就是传说的仓颉造字。我国古代曾有这样的记载,说仓颉长有只眼睛,非
常聪明,生下来就会写字。他上观日月星辰,下看山川鸟兽,仓颉就根据它
们的形象,创造出文字来。但是话又说回来,历史上是否真有仓颉这个人呢,
这就很难说了,这都是根据传说和古书的记载流传下来的。不过,说它长
只眼睛,文字是他一人创造,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因为文字是劳动人民经过
长期的社会生活共同创造的,仓颉只不过对文字进行搜集和整理罢了。
甲骨的书
我国古代文字产生后,最早用来刻写的是龟甲和兽骨,这就是离我们现
代多年的殷代甲骨文书。但甲骨文书的发现还是近百年的事情:公元
年(光绪二十五年)有个山东福山人,名叫王懿荣,在北京清朝政府国
子监供职。此人是一个研究古文物古文字的学者,喜欢搜集和研究古代文物。
有一次,王懿荣生了病,请医生看病开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