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古诗中的抒情方式.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诗中的抒情方式.doc

上传人:雾里看花 2019/11/11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诗中的抒情方式.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古诗中的抒情方式(3)古诗中的抒情方式抒情就是表达作者强烈爱憎、好恶、喜怒、忧乐等主观感情的一种写作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之分。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寓理等。(一)直接抒情。就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达作者的爱憎态度和思想感情。12.《从军行》杨炯(唐)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报警的烽火照亮了西京长安,卫国战士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将帅领了兵符牙璋,告别京城,奔赴抗敌前线;强有力的骑兵包围了敌人的驻所龙城。漫天大雪,纷纷飘下,军旗上的图案已黯淡模糊,看不清了;北风呼啸,战鼓雷鸣,各种声响混杂,回荡在边地沙场之上。面对此情此景,我宁愿去当一个下级军官冲锋陷阵,也比一个白首穷经的书生强得多啊!这首诗歌采取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面跳到另一个典型场面,如第三句写辞京,第四句写包围敌人,第五六句写战斗场面。这种跳跃顺序自然,不仅每一个跨度之间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而且使诗歌的节奏明快,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文中“心中自不平”,“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三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参军杀敌报国的愿望。又如杜甫《曲江对酒》中“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直接抒发了诗人欲进不能、欲退不得的矛盾心情。(二)借景抒情。借对某一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情感。1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尽长江天际流。阳春三月烟花如海,老朋友已扬帆启程离开西边的黄鹤楼去游历扬州。我站在楼上,凝望着一叶孤舟渐渐地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际奔流而去。这首诗在借景抒情上特点有二:一是意境阔大。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景色,用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用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情。二是情真意切。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一言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意韵含蓄而深远。特别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只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作者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又如唐朝诗人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诗人借“花自落”、“鸟空啼”,抒发了对时代的感慨,透出了伤感、凄凉之情。(三)托物言志。借对某一事物的描写,表达自己的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14.《早雁》杜牧(唐)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秋天的北方边地,胡人拉满了弓弦惊散了雁群,哀哀地飞向云天外。月明之夜孤雁掠过宫中孤耸的仙掌,哀鸣声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