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9
文档名称:

【课外读物类】长谷川町子漫画全集(第一册).pdf

格式:pdf   页数:6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课外读物类】长谷川町子漫画全集(第一册).pdf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7/2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课外读物类】长谷川町子漫画全集(第一册).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引言
提起吉林省,无论任何话题都离不开一山三水。这一山就是长白山;这
三水就是松花红、鸭绿江、图们江。
江和山又有其内在的联系。水养育了大山,山是水的源头。这三条江的
源头都是长自山天池,因此一山三水是吉林省的主要特征,包括民族的、文
化的和自然的特征。
吉林是边疆近海省,三条发源于长白山的江河最终又都流进了大海。松
花江从南源长白山天池奔出,沿途汇集了多条江河,最后流入黑龙江注
入鄂霍次克海峡;鸭绿江流经辽宁的丹东注入日本海;图们江经珲春注入日
本海。这里的山和水哺育了这块土地上的民族,创造出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井同这块地域上的自然景观一起构成了独特的吉林文化景观。
长白山区、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流域的民俗风情大抵是满族、朝鲜
族文化形态同中原文化相融合的一种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既有东北独特
的文化内容,又有中原地区汉民族的文化内容,是一种多民族文化相融合的
文化类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如“窗户纸糊在外”、“养活孩
子吊起来”、“十七八岁姑娘叨个大烟袋”、“媳妇穿错公公鞋”和“小伙
跳墙狗不咬”等****俗,既有满族先民生活****惯和****俗的基础,又有中原文化
内容的融入。
作为多民族地域的一种文化景观,朝鲜族民俗文化又是吉林自然和文化
景观中非常有特色的一种。来到美丽的延边,人们会觉得耳目一新,最直接
的感受是这个民族的热情好客和尊老爱幼的风气。为什么朝鲜族那么尊老爱
幼?为什么朝鲜族那么忠诚团结?我们可以从“朝鲜族的祝寿活动”和“吃
顶水的民族”中得到了解。
朝鲜族的歌舞有一种特殊的勉力,几个人或一群人到了一块儿,说唱就
唱,说跳就跳,而且很快就成了一台歌舞,以其强大的感染力唤起周围人的
共鸣,使人们都卷进它的旋律中去。甜美的苹果梨和独特味道的“冷面”,
还有“酸辣白菜”则更有一番风味。
长白山不但美丽而且富饶。山里的特产有人参、蜂蜜、木炭、黄烟、珍
珠、貂皮、虎骨、鹿茸、灵芝,还有一些奇特的物产:“木头专往水里沉”
——浪木, “石头专在水上漂”——浮石,这是别处所不曾见到的。在山里,
如果你一个人走累了、饿了,见着人家尽管进去吃喝。主人如在家定会热情
款待你;主人如不在家,你吃喝完了,抓把“小灰”(灶坑里的柴禾灰)撒
在门口,表示来人了。等主人回来一看,就会高兴他说:卜自家来客了!”
这是中华民族那种宽宏大量、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美德在东北文化中的具
体表现。
长白山文化之中包括着那种开发者创业精神的内涵,是中原劳动者“闯
关东”形象和中华民族重亲情的一种美德形态的综合结晶。他们视钱财如粪
土,视衣谊如生命。人们在山里从事各种劳作,见了面除了互相问好外,还
会互相帮助。当有人出了意外,大伙儿决不单独下山,一定要集体去寻找,
那怕寻见的是一堆白骨,也要背回家去交给他的亲人。他们最珍惜集体的力
量,最反对一盘散沙和“撮单帮”。这里的许多民俗风情,都是珍贵的民族
民间文化遗长白山有珍贵的美人松、山葡萄、野蘑菇,有初春盛开的金达莱
和奇特的不老草。这里飞禽走兽名扬中外,无论是著名的东北虎还是稀有的
丹顶鹤。这里还有东北三宝的人参、貂皮、靰鞡草⋯⋯
曾在历史上创建了功绩的满民族的种种民俗风情也独具魅力。在吉林民
间,你还能见到老萨满,并能和他(她)们一起参加“野祭”、“背灯祭”
和其他民俗活动;还可以在他们那三面有暖炕的居室里落坐,领略这个崇武
民族的骑马和狩猎的野外生涯,吃一顿如今东北人都喜欢的吃食“白肉血肠”
和“生拌松花江鱼”,真是再愉快不过的事了。
自从国际上把长白山列入世界级生物与自然保护区以来,人们对这片土
地越来越关注。在最近涌起的东北亚研究文化热潮中,作为东北亚中枢的吉
林,将会首当其冲感到这个科研热潮的到来,相信此书会成为一部对此有所
作为的书。
总序
张紫晨
《中国民俗·旅游丛书》是为广大旅游者、文化工作者编辑的知识性民
俗与旅游丛书。它着眼于对祖国各旅游圣地民俗风情的介绍,以弘扬祖国优
秀民俗文化,了解中华各族人民生活,饱览壮美河山、名胜古迹,通晓名地
风土民情为宗旨,为国内外游人提供丰富的知识,使人们开阔眼界,心旷神
怡,乐以忘忧。对未经旅游或准备旅游的人,也是一个知识的先导、兴昧的
储备、精神的满足。
旅游是人生一大乐事,为现代主活所必须。工作之余,邀三五友人,或
举家前往,既可怡悦身心、增广见闻,又可扩大胸怀、了解大千世界。但是,
这个目标并不是任何旅游都能这到的。要想在旅游中真正有所收获,必须有
相应的知识来帮助。中国有句古话,叫“见景不如听景”。任何一个优美的
所在,没有听到有关的解说,只有直观所视,是不会完全看出它的奥妙的。
这就是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