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树木病理学,林木病理学.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树木病理学,林木病理学.doc

上传人:wzt520728 2019/11/14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树木病理学,林木病理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般纯林比混交林发病重。郁闭度大的比小的重。多雨高湿度有利于病菌孢子的传播、萌发、侵入。林木生长衰弱也常诱发和加重病害的发生。防治:①营造混交林,避免大面积集中连片,结合营林措施,改善林地条件,促进林木生长②消除病落叶,减少侵染来源③药剂防治,在病菌孢子飞散侵染期间喷洒杀菌剂或释放杀菌烟剂④植物检疫⑤选育抗病品种。:①针叶:症状在老叶上;感病针叶上有三段斑;针叶会在未成熟前脱落②单株松树树体:感病部位在基部,由树冠下部向上部发展,不危害嫩梢和枝干③主要在春夏季有典型症状,5-6月为发病盛期。,相同点:①树冠下部开始感病②黑色的子实体突破表皮③分生孢子在形状和大小上类似。不同点:①红斑病发病初期,病斑中心渐成褐色,随病斑扩大而渐成为红至红褐色,病斑上常流脂。褐斑病病叶上最初产生退色的小斑点,草黄或淡褐色,后为褐色,并稍扩大,有时汇合成褐色的段斑②红斑病多发生于叶端,针叶基部呈绿色。褐斑病在病叶上常表现出三段斑③红斑病分生孢子为无色透明的。褐斑病的则为有色的④分生孢子最佳发育温度,红斑病<褐斑病⑤潜育期,红斑病>褐斑病。:①在早春桃树萌芽前喷洒3-5°的石硫合剂或6%的多硫化钡,可有效地抑制其发生②在花瓣露红时,代森锌等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万单位井冈霉素水剂500倍液喷施③落叶后,3%的硫酸铜喷雾一次,可减少流行与发生。:①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②早春发病,发病时间段,1年1次,无再侵染,山区发病推迟至4月,季节性强③危害的程度与品种有关,一般大叶大果油茶发病重,小叶小果油茶发病轻④孢子萌发、侵入、发病的3个条件:,湿度,达80%以上;-18℃;,嫩叶易受侵染⑤通风不良、阳光不足处易发病⑥树冠中下部发病较严重。:①越冬方式:以子囊壳或菌丝直接在病叶中越冬②昆虫(蚧壳虫、蚜虫、木虱等)危害严重时发病重③湿度大则发病重。在平均温度13℃,有雾或露水时病害蔓延较快。高海拔阴坡密闭的林分发病重④两个发病高峰期:3-5月,9-11月(蚧虫发生高峰)。防治:①化学防治:用杀虫剂防治昆虫(在蚧壳虫孵化时防治)②营林措施:修枝,间伐透光等③生物防治:天敌昆虫与天敌真菌。:在自然条件下,杉树枝叶交错,针叶往往会相互刺伤。在林缘道口,特别是春夏季,处在迎风面或风口的林分更易形成伤口,而增加病原侵染的机会。防治:①营造混交林,在杉木林周围营造防风林带,降低发生。②5-6月,喷施1000单位的盐酸四环素或土霉素液来防治。:①果实:病斑黑褐色或棕褐色,后期有轮生的小黑点,即分生孢子盘,再形成粉红色的分生孢子堆。果实从中间开裂②叶片:通常发生在叶尖、叶缘,形成轮纹③枝干:形成下陷的溃疡斑,病斑与枝干有明显的界限。发病规律:①以菌丝在病组织内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越冬②传播方式:雨水(雨水充沛则发病重),昆虫(如中华象甲,从工商口侵染)③发病时间:4月开始,先危害嫩叶嫩梢,5月中旬-6月,侵染果实,8-9月落果最多,10月危害花蕾,使病蕾脱落④当旬平均温度达20℃,相对湿度86%时,开始发病。平均温度达25-30℃,相对湿度88%时,出现发病高峰⑤紫色或红色果皮的品种较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