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学目标:?1、能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2、通过诵读和品味,能说出诗中新颖丰富的意象内涵;?3、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和品味,说出诗中新颖丰富的意象内涵。?教学难点:品味意象内涵,理解象征作用。?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诵读讲授?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相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的花朵,/象沉重的叹息,/又象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云霞、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厦门泉州,69年到杭州插队,72年到厦门,做过泥水工,挡车工,79年开始发表诗作,《双桅wéi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yuan尾花》舒婷的诗以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腻、真切地表现一代青年“沉沦的痛苦/ 苏醒的欢乐,”诗中涌动着爱的潮汐,透射出爱的思索,创造了“美丽的忧伤”这样感动人心的艺术风格。舒婷,70年代末,她的诗作便受到人们的关注,不久即作为朦胧诗潮的代表人物而闻名文坛。结集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等。舒婷的诗既有鲜明的时代的叛逆精神,又有执着而深切的热爱之情,发自内心而优美,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舒婷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1952年生。1982年出版诗集《双桅船》。中国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舒婷顾城抒情诗选》《致橡树》散文集《心烟》诗歌特点舒婷的诗大致分为两类:一类表现一代人对历史、对祖国、对爱情的崭新理念,以感人的激情、深邃的思想与精巧新奇的意象取胜,如著名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另一类以描写自己内在情思,对亲人、朋友的美好祝福,以及对爱情的回忆与期待为主,以真挚、委婉的情思与隽永、优美的意境取胜,如《春夜》、《秋夜送友》、《落叶》、《思念》等。学生时代的舒婷家乐融融的舒婷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