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5
文档名称:

毕业设计手册.docx

格式:docx   大小:145KB   页数:8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毕业设计手册.docx

上传人:ttteee8 2019/11/18 文件大小:1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毕业设计手册.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江西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规定(修)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以及“教高厅[2004]14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精神,经研究决定对2005年修订的《江西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规定》(简称规定)进行补充修订。第二条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培养方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过程是实现本科培养口标要求的重要阶段,是毕业前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第三条本规泄所指的毕业设计(论文)包括以下环节(可根据专业培养口标的不同而有所侧重):(一) 选题;(二) 查阅中、外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三) 调查研究;(四) 设计(实验)方案的选择与论证;(五) 工程或工艺设计、计算,实验研究、数据整理;(六) 技术经济分析,理论分析、论证;(七) 绘制图纸,编写设计说明书或撰写论文;(八) 编写屮、外文摘要;(九) 译文(附原文复印件);(十)答辩。第四条为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做到职责分明,有章可循,特对本规怎作进一步的完善,请照章执行。第二章组织管理及职责分工第五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在教学主管校长领导下,教务处宏观管理与监督,各学院、教研室具体负责,协同完成。学校和各学院领导均应重视和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管理指导、检查考核和总结。第六条教务处负责组织和管理全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学校其它有关部门应积极配合,为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正常运行提供必要条件。各相关部门和人员要共同努力,使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具体职责是:(一) 统一管理全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宏观指导,协调解决有关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主要原则问题;(二) 研究、制订有关毕业设计(论文)的条例、规定及其它文件;(三) 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中期检查和工作监督;(四) 组织各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检查、总结以及质量评选工作。第七条各学院由主管教学的院长负责,组织和管理本院各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具体职责是:(-)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组织制定本院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大纲、工作进程、评分标准及管理细则等;(二)审核各专业教研室上报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任务书和指导教师(包括校外指导教师)名单,负责组织师生双向选题工作;(三) 经常检查了解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和质量,及吋解决存在的问题;(四) 组织本学院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工作,成立本学院答辩委员会;(五)配合学校组织好毕业设计(论文)的综合检查和质量评选工作;(六) 组织本学院“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七) 组织对本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进行分析、汇总、上报,向学校提交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质量分析报告和整改意见;(八) 收集、保存毕业设计(论文)有关资料。第八条各专业教研室(研究所)是直接组织与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基本单位,其具体职责是:(一)落实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包扌舌选聘校内外指导教师;审议并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组织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组织审阅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或“开题综述”;(―)确定本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地点、方式及经费、设备的分配等;(三) 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动员,宣布纪律及注意事项;(四) 检查、督促教师加强对学生的考勤与指导;(五) 组织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阅、答辩和成绩评定,确定各答辩小组的人员并指定负责人;平衡各组进度及评分标准;(六) 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向本学院提交工作总结、质量分析报告及改进意见。第三章选题及指导教师第九条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恰当与否,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合适的选题使指导教师一与学牛•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教与学两个方面都得到收益和提高。选题的基本原则是: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受到全面的训练。(一) 选题范围和深度应符合学生在校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题目难易要适当、份量要合理、过程要完整,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完成。对于少数学习优秀的学生,可适当加大份量与难度;(二) 提倡不同学科专业互相结合,扩大专业面,开阔学生视野,实现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结合生产、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的实际任务;(三) 要注意在毕业设计(论文)中训练学生查阅外文资料、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并注意把理论分析与实验分析结合起来;(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