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达尔克洛兹、柯达伊、奥尔夫三大音乐教育体系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上的对外开放,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起来,世界上较有影响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通过各种传播媒介传入我国,推动了我国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在学校、幼儿园,呈现了音乐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近现代世界儿童音乐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以一些独立而富有特色的儿童音乐体系的形成,确立和传播现象为标志的。达尔克洛兹、柯达伊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作为当今世界音乐教育中影响最大的三大教育体系,了解这些体系的教育原理和思想上的精华,对于发展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是必要的。(一)达尔克洛兹音乐教育体系埃米尔?雅克?达尔克洛兹(),(1865—1950)瑞士人,著名音乐教育家。他于1902年创立了“体态律动”学说及其音乐教学法。体态律动学音乐教学法主要特点是把音乐与身体的感应和运动紧密结合起来。即让学生通过身体来体验节奏感,从而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创造性,使学生们在课堂上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训练学生耳聪目明,反应敏捷。他认为,音乐本身离不开律动,而律动和人体本身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单纯地教音乐、学音乐而不结合身体的运动,至少是孤立的,不全面的。针对这一点,达尔克罗兹提出了“体态律动学”的教学法。在达尔克洛兹的音乐教育理论和方法体系中,渗透着很多著名教育家的思想观点。举世闻名的法国哲学家、教育家卢梭在他的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尔——论教育》中,通过它所虚构的儿童爱弥尔从出生到成人的过程,系统地阐明了他的教育理论和儿童观。他的基本观点之一。要“遵循自然法则”对儿童进行教育,也就是应该根据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培养儿童本来具有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感受能力。瑞士著名教育家培斯塔洛奇的教育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受卢梭思想的影响。他认为,人的本性力求生长、发展和表现,时机到来后,人的内心深处会萌发出先挑起你的动力来。他相信,每个儿童身上都蕴藏着这种力量的种子。因此,他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认得天赋力量和能力的发展。德国儿童教育专家禄培尔继培斯塔洛奇之后,也把人比喻为种植在花园中的种子,在一定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成长的过程中,发展着自己的天性,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教育儿童必须与儿童的兴趣与本能活动为基础,还必须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和工具。达尔克洛兹之所以推崇以上教育家的思想观点,是由于他关于人类通过身体将内心情绪转译为音乐的基本观点,本身包含着人人具有音乐本能的思想,这与培斯塔洛奇等人的教育思想观点是相吻合的。达尔克洛兹音乐教育体系的理论核心是: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审美情感教育,这种目标是通过儿童在音乐活动中不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的过程来达到的。人对音乐的情绪体验及人对自身情绪体验的认识、反应,都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动作来进行的。也就是说,将音乐表现中的音响力度、速度、音色对比、变化等要素与孩子们运动时的能量、空间、时间融合在一起,使他们具有联系和体验音乐情绪的能力。“整个方法是基于实践先于理论的原则,即当孩子们体验到所要学习的事物之后再教他们规则。首要的事情是教会儿童运用他所有的感官功能,其次才是获得见解并由此推论的能力。”达尔克洛兹特别强调,音乐课的最重要的作用是唤醒儿童的音乐意识,这不仅是音乐学习的需要,更是儿童本能的需要。他要求体态律动教师尽可能地去发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