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财政风险投融资平台.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财政风险投融资平台.doc

上传人:业精于勤 2019/11/30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财政风险投融资平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财政风险投融资平台关键词:投融资平台财政风险管理系统指标我国各级地方投融资平台发展迅速,据统计显示,2008年初,,,%,,并预计到2011年底将会突破10万亿元,相当于2009年gdp的1/3,外汇储备的70%(魏加宁,2010)。而通过地方投融资平台举借的债务规模平均占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的70%以上,一些投融资平台的负债率达到100%,有时甚至高达400%(袁高峰,2010)。地方政府通过投融资平台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积累了巨大的财政风险,因此必须理性分析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迅速发展的成因,加强投融资平台的财政风险控制和管理。地方投融资平台急剧扩张的原因(一)预算软约束为投融资平台的快速扩张创造了条件我国的财政预算只反映一般预算收支、基金预算收支、国债转贷收支等事项,而地方政府在投融资平台建设方面的借款收支并没有列入地方预算管理范畴,政府债务的统计核算很难准确把握,尽管财政部门在制度上拥有管理政府债务的职能,但由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举债建设,统筹规范债务管理的难度很大,这种债务预算管理的无序状态强化了预算管理的软约束,为投融资平台的快速扩张创造了条件。(二)商业银行的功利目标和管理制度不健全奠定了资金基础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银行业为了扩大自身的业务,基于投融资平台的政府背景,都将其视为信贷业务发展的良好机遇,愿意通过向平台发放贷款以加快自身的发展。由于贷款审批中的信息不对称,平台公司往往从多家银行获得信贷,形成“多投融资,多头授信”的格局,使银行无法准确评估投融资平台的真实偿债能力。同时商业银行对其信贷资金的使用、资产的流动情况以及运营中的风险收益也很难做到有效的监管,形成“真空”状态,这种不断向投融资平台输血的方式,加剧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同时也带来了地方政府隐性负债的增加,积累了财政风险。(三)投融资平台治理结构不完善且缺乏约束机制各类投融资平台的经营和管理人员一般为政府指派,经营决策更多地体现为政府导向而非市场导向,根据政府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确定融资规模,而不是根据平台自身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确定。地方政府一般以非现金资产、划拨使用权等形式注资平台公司,在运营过程中权责不明,投融资平台难以形成完整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同时地方政府融资模式缺乏应有的自我约束机制,包括整体负债规模约束、投资方向约束和承担风险职责的约束。投融资平台过快增长对地方财政运行的影响(一)加剧政府的财政负担且导致资源重复配置从财政运行角度看,大规模的地方投融资平台主导的信贷高速增长,增大了地方财政的隐形负债。对于投融资平台而言,除道路交通、土地储备等有第一还款来源外,其他平台贷款项目基本无直接收益,一旦无法偿还贷款,只能依赖地方政府的财政结余,这必然造成财政支出加大与财政收入不足之间的矛盾,加剧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另外由于受到信贷约束或其他条件的限制,这些不同的投融资平台往往是基于某一特定项目而组建的,在项目完工之后,其也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从而出现了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进而加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二)加剧了其自身的经营负担大多数投融资平台运作伊始就存在明显的资本金短缺问题,需要地方政府以政府信誉为担保,以财政拨款、财政补贴、土地出让等方式做出还款承诺,在投融资平台不断扩张的过程中,相对于单个投融资平台公司而言,获得的资本金支持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