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毕业论文设计书.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毕业论文设计书.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1/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毕业论文设计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书论文名称:工业污染区与自然保护区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比较指导教师:姜玉霞学生姓名:黎燕萍年级:07生本(2)班专业:生物科学联系电话:**********(学生)**********(教师)电子邮箱:591458634@(学生)jiangyuxiamdj@(教师)2009年11月17日毕业论文设计书一、课题立论依据(一)目的与意义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枢纽。植被变化也是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量的研究表明土壤动物群落随植物群落的不同而变化[1~4],植被类型与土壤动物的垂直变化密不可分,植被群落季相变化对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具有一定的影响[5]。另一方面,土壤污染直接威胁土壤动物的生存繁衍,使土壤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受到严重影响[6~9]。玻璃厂周边土壤因工厂废水排放而受污染,引起土壤结构恶化、功能衰减,土地生产力下降,对土壤动物也产生重要影响[10]。由于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丰富,群落生物多样性高,不仅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污染状况反应敏感,而且对重环境污染具有高度敏感性,因此土壤动物被广泛用于监测土壤健康状况的指示生物。根据土壤动物具有数量大、种类多、移动范围小和对重金属污染敏感的特点,通过对污染区土壤及七星岩保护区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生态分布、污染指示种的对比研究,为土壤质量评价和土壤污染检测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二)研究现状国外土壤动物的研究始自达尔文(1840)《壤土的形成》一文的发表,至今有160多年的历史[11]。我国对土壤的动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1987年以后的10年间,有两项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点支持,启动了我国土壤动动物的研究和发展[12]。1987—1991年,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复旦大学、湖南师大、杭州师范学院和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单位,在亚热带地区进行了土壤动物分类区系、生态各生物地理等方面的研究,获得了大量数据各结果,该研究成果获得1994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3];1993-1996年,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所、动物所、地理所、水生生物所和昆明动物所,复旦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师大、杭州师范院和广东昆虫所等10个单位的60多位学者组织开展的“中国典型地带土壤动物的研究”,完成三大气候带土壤动物区系的本底调查、土壤动物的生态学试验研究、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出版专著、图鉴手册等[14,15];陈鹏、尹文英、王宗英等对我国许多重要的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土壤动物群落和组成特点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为我国土壤动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16]。近年对土壤动物的研究日趋成熟,土壤动物在土壤环境中的指示作用的研究成为一个新的领域。有关南亚热带地区土壤动物的研究仅限于对广东肇庆鼎湖山的调查[17]。(三)主要参考文献[1]吴奇,汪张懿。土壤动物群落生态功能研究进展。[2]尹文英。中国土壤动物学研究10年进展,中国科学基金。1997。[3]尹文英。土壤动物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994.[4]廖崇惠,李健雄,杨悦屏,—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及其气候因素[J].生态学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