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胡同文化说课稿.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胡同文化说课稿.doc

上传人:xxj165868 2016/1/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胡同文化说课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胡同文化》讲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基本情况汪曾祺(1920~1998),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不平凡的生活经历,使之对社会、对人生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他曾在北京胡同中住了四十多年,对市井生活非常熟悉。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胡同文化》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是汪曾祺先生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一篇序言,也是一篇文艺小品文。文章内涵丰富、情感真切、语言通俗典雅。文章写得悠闲、散淡、平和,写出了北京胡同的特色和北京市民的思想性格特征,富于文学韵味。教学中,我们就是要抓住“胡同特色”“北京市民性格特征”“文章语言特征”等去组织教学活动。(二)教学目标1、了解胡同的特征;2、了解“胡同文化”的特征;3、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复杂的情感态度。4、品味文中独特的语言特色。(三)重点与难点重点是了解“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征,因其是课文的中心内容,关系到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的了解与认同;难点是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所持的复杂情感和态度,品味文中独特的语言。因情感和态度是精神的东西需要深刻体悟,而语言作为一种既有工具性又具人文性的东西也需要深入品析才能体味其中的美,所以讲他们定为重点。二、说教法学法此课的教授对象是高一学生。从知识与能力方面看,通过高中前的学习,他们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中,可以采取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引导、点拨归纳的方式;。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本,坚持“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不管是记诵知识,训练能力,还是进行思想道德熏陶,都要注意过程与方法,尽量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学习方式,并注意多种具体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比如跳读法:文章篇幅比较长,但是比较浅白,可以用来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同时找关键词、句,概括出要点,提取精要。朗读法:优美的语言要用声音来品读才有味道,让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它的妙处。比较法:结合有关语句,进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欣赏京味的语言。三、导入(通过播放歌曲来导入,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而且能够舒缓一下同学们的心情)(主要运用探讨的形式是同学们从大体上了解一下文化这个词,然后引导同学们得出胡同文化是北京胡同市民的一种文化)提问:什么是文化?讨论我们身边的文化有哪些?其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有很多,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答案: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的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小结:文化无处不在,比如我们的校园,就存在校园文化,比如学校每年的篮球比赛,张贴出来的书法作品等等都是校园文化,所以说,文化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那么北京的胡同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化,是哪个阶层的文化?生:胡同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胡同、四合院是北2京人的居住方式,也就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师:那么胡同文化就是——生:北京胡同市民的一种文化五、说过程(含实施教法学法的过程)1、达成目标一,主要用朗读法、提问法。朗读。因是介绍事物,语气宜平缓,语调不宜变化过大,语速中等。提问1:1-4各段到底各写了胡同的那方面特征?回答:布局/名字/数量/环境。提问2:这些特点是什么?回答:方正/市民气息/多/静。2、达成目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