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框架理论.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框架理论.doc

上传人:iris028 2019/12/10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框架理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用框架理论阐释多义词“意思”摘要:认知语言学是一种新的语言研究方法,它以非客观现实主义为哲学基础,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语言。框架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两大语义学之一,本文将从框架理论角度,对汉语中的多义词“意思”在不同句子中语义的选择的认知过程进行阐释。关键词:框架理论,认知,意思引言在汉语词汇中,“意思”一词在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并衍生出许多不同的涵义,体现了人类思维和心理的发展过程。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框架理论的提出为观察词语意义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Fillmore和Atkins(1992)曾经提出过,多义词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词汇具有多重框架模式的现象,或者说,一个框架就是一种意义。从框架理论的角度来看,词汇意义是被界定在某一框架内的,而意义的获得就是理解的过程,是根据语言使用的环境,从人类大脑储存的知识体系中选择恰当的框架(邓静,2010)。因此用框架理论分析多义词“意思”的语义具有重要意义。一、框架理论简述框架(frame),也成为认知框架,是储存在人脑中的经验和知识的认知结构,或“根据经验建立的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相对固定的关联模式”(沈家煊,1999)。一个认知框架代表一个概念系统,而“系统中各概念相互关联的方式是:要理解其中任何一个概念,就必须理解与它相适的概念结构;结构中任何一个成分若被引入一个语篇或一次对话,其他所有成分均可自动呈现”(Fillmore,1982)。Ungerer&Schmid(2001)认为,框架是一种认知模型,是具体的、经常出现的情景所特有的知识和信念的表征,每一个框架中都包括一些框架元素,而每一个元素的出现都会激活此框架中的其他框架元素,唤起大致相同的情境。认知框架由空位(slot)组成。被激活的框架意味着框架内各个空位被概念或实际情景中的实体所填充。这些被概念或实体填充的空位有时又被称为默认值(defaultvalues),默认值是在没有提供明确的语篇信息的情况下的空位值(slotvalues)(Lakoff,1987)。当认知主体接收到言语信息的刺激后,必然会激活与之对应的概念结构。框架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等级网络,构成了联想关系的基础。认知主体由这一激活节点联想到与节点相连的其他值或属性,并通过参照框架来积极地构建语义。Fillmore用框架理论分析语义的经典例子是“商业事件”框架。其中涉及了卖方(seller)、买方(buyer)、商品(goods)、货币(money)等要素。框架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和描写词项意义的新方法。下面我们就结合框架理论对“意思”的语义理解进行分析。二、“意思”的框架语义分析“意思”一词在中文交际中应用非常广泛,《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对“意思”一词的解释有六种,但在实际生活中,其涵义远不止于此。通过对相关语料的搜集,将“意思”的主要涵义总结为八组,其中作为名词的语义是①语言文字等的意义②意见、愿望、想法③礼品所代表的心意④趋势或苗头⑤(在文言文中)思想、想法;作为动词的语义为“表示心意”;作为形容词的语义为①趣味的,情趣的②慷慨的,讲义气的。下面将分别用框架理论分析“意思”在不同语境下的语义。1、古文中的“汝”是“你”的意思。这句话中的“…是…”激活了其所在的解释框架,该框架中提取得“含义”这一框架元素与意思语义框架中的与解释相关的值相呼应,因此词汇的语义就被限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