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ppt

格式:ppt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ppt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6/1/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张晋WHO推荐有胸痛、心电图改变、心肌酶异常三项指标中有二项符合,即可诊断为AMI。可见,心肌酶在AMI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长期以来,心肌酶(包括AST、LD及同工酶、CK及同工酶等)也一直应用在AMI的诊断中,但是随着心肌标志物的深入研究,一批新的心肌标志物的应用逐渐引起重视,关于心肌损伤的实验室诊断已发生了很在的变化。标志物一、心肌酶检查一、心肌酶检查二、心肌结构蛋白检测传统心肌酶谱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 乳酸脱氢酶( LDH )α- 羟丁酸脱氢酶( α- HBDH )肌酸激酶( CK )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概述】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分布几乎遍及全身,其中以心脏及肝脏含量最多。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6-12h血清中AST升高,24-48h达峰值(正常上限2-20倍),4-6天恢复正常。【参考值】 <45U/L(速率法)【临床意义】增高(1)动脉硬化,脑梗塞,心肌梗塞和高脂血症。(2)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脂肪肝,肝硬化等肝脏疾病。(3)慢性肾炎和肾功能不全,糖尿病。(4)恶性肿瘤及末成熟儿网膜症等。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概述】肌酸激酶主要分布在骨骼肌、心肌、脑及消化道中。CK是由M和B两个亚单位组成的二聚体,根据其亚单位的组成及电泳特点将CK分成三种同工酶,即:脑型同工酶(CK-BB),混合型同工酶(CK-MB),肌型同工酶(CK-MM)。正常人血中以CK-MM为主,CK-MB只占总CK的5%,CK-BB量极微。不同性别、年龄、种族CK活力水平存在差异。【参考值】酶偶联法:38~174U/L(男)26~140U/L(女)肌酸显色法:15~163 U/L(男)3~135 U/L(女)临床意义】~8小时血中CK升高,12~36小时达峰值,72~96小时恢复正常。在AMI病程中CK再次升高提示有再次心肌梗死发生。、心肌炎、手术后CK水平有上升。,但随着病程延长而逐渐下降。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概述】CK-MB同工酶主要存在于心肌中,占心肌总CK活力的15%~20%,在骨骼肌、脑及消化道中含量甚微。急性心肌梗死后2-6小时开始升高,18-24h到达高峰,2-3天降至正常水平。其分析方法主要是免疫抑制法及电泳法。【参考值】免疫抑制法:CK-MB<16U/L琼脂糖电泳法(活力):CK-MM占94%~96%; CK-MB<5%;CK-BB极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