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走进华西村观后感.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走进华西村观后感.doc

上传人:junjun2875 2016/1/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走进华西村观后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走进华西村观后感走进华西村观后感华西村是所谓苏南模式中最怪的怪胎。一般人根本无法想象其中的荒唐。我觉得有必要为我的比较极端的措辞评价找到一些支持。通常,极端措辞不是我的风格。至于为什么会对华西村感兴趣,也有一些技术性的理由,就是华西村所在的江阴,是我比较熟悉的地方,前前后后,我应该去过上百次了吧,那边有我很多朋友,包括华西村的。而高速公路边上巨幅的中华第一村的广告总是很刺眼,是那种另人不舒服的刺眼。在江阴,华西村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存在,有华西牌烟,华西牌酒,而华西也是大多数江阴朋友的骄傲。对于华西村开始存疑,起源于有一阵乱啃经济学书得来的一些常识,而这个常识之一,就是产权的重要性,清晰的产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华西村的所谓集体产权本身必然是一种低效的安排。可是,正是在这种产权安排的基础上,华西村已经俨然成为中华第一村了。道理在哪里?于是对华西村更加留意。去年的某个时候,通过朋友的安排,跟见森一起参观了华西村,见森的华西村系列就是当时我们共同的一些观后感。而通过这些观后感,其实我们原有的疑惑已经大致有了答案。那就是华西村是个怪胎,因为怪,它可以在产权模糊的基础上,发展了经济,继而成为中华第一村。它发展的理由其实不能在经济层面去寻找,就象身体中长了一个巨大的毒瘤,你不能通过正常的细胞去寻找理由一样。其实见森指出的华西村的发展的可能途径,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条,那就是:政治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华西村建村以来都是先进典型,在改革前,号称南大塞,而吴仁宝也早就官至江阴书记,江苏省省委成员。大家都知道大赛是如何由在全国人民支援下建设起来的,华西村的底子也极厚。在价格双轨制时期,华西村大量倒卖钢材等物资,得以完成原始积累。在改革开放以后,所谓社会主义的希望在华西,华西成为典型中的典型,以此获取大量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华西村是不能倒的了,政府必须保证这一点。这种意义上,政府可以说被华西套牢了。无法设想,没有雄厚的政治资源背书,以华西村区区村级企业可以到烟草行业,酒行业分一杯鲠?而吴仁宝确实是能人也主要表现在他的政治才能,在村内,他可以一手遮天,40年不倒;在村外,他是中国的超级政治明星,可以跟国家领导人同台共舞,同时对现实政治有非同寻常的嗅觉,能在政治旋涡中游走而不卷入。地方领导,比如江阴,无锡等,都要设法巴结他。我华西村的朋友曾经自豪的说,地方领导每年春节都会第一时间到吴仁宝家拜年。并且,华西村上市的指标也是当年李某人特批的。当然我也完全同意,见森所指出的所谓奴隶制度的效率:华西村普通村民无论是原先可以说比较纯正地发自内心的自我牺牲地为村里提供人力、财力,还是近几年不情不愿地被套牢或被敲竹竿为村里提供流动资金,是华西村发展无后顾之忧很关键的一点。如主贴分析和21世纪经济报道的报道所云,华西村村民的实际可用现金是非常少的,甚至比之中西部地区来东南沿海打工的普通农民可能都有不如,而且无论什么财产,一旦离开就全部被收归集体。华西村这种几乎可以说是类奴隶制的产权结构可能是其得以发展一个很关键因素。美国有经济学家已经证明,奴隶制的效率可以是相当高的,华西村的效率看来一直不错,与这一点可能有些类似之处。华西村的奇迹,到现在为止,还可以自称是奇迹,因为很多信息我们还不得而知,比如,政府支援力度,银行资金支援情况,但是,阳光下没有新鲜的东西,华西村的怪其实对于中国语境下的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