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走进新基础教育.doc

格式:doc   大小:64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走进新基础教育.doc

上传人:pppccc8 2019/12/27 文件大小:6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走进新基础教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走进新基础教育叶澜:华东师范人学教授,“新基础教育”理论与实验的倡导者舒扬:《基础教育》月刊记者教育——直而生命记者:叶老师,作为i位教育学领域的专家,按照一般人的理解,您施展才华的舞台在教育学的理论研究领域,为什么您现在对实践研究如此的痴迷?为什么您要花费如此之人的精力来推动“新基础教育”?叶澜淇实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是不可能完全分离的,理论的真疋价值在于对实践的引领、唤醒和启发,实践乂反过来丰富和滋养理论Z做体使Z血肉丰满。我希望我的研究能改变现实的教育生活,能够影响教师和学牛的生命发展。这是一个教育学者的真正价值所在,是一•个学者学术生命力的鲜活体现。正因如此,我十分关注当前的中小学教育现状。如果我们能深入到中小学校园中去,对孩了们的学****生活和老师们的教学生活进行深入考察,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彖:学生在学校里的生活大多是被动的、程序化的,尤其在课堂上。孩子们不仅耍按课程表的规定和手中的教科书上课,而且一切行动要依照老师的指令,一切思考要依照老师的问题。在这里,教师是学生精神王国的主宰者,学住是教师意志的服从者。即便有一些老师要求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其实质上也是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学****理解规定的和现成的知识,而不是让学生独立面对一个生生不息的世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课堂上,最理想的境界是圆满完成教案,“死”的教案成了支配和制约“活”的教师与学生的工具,课堂成了“教案剧”演出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牛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是“观众”和“听众”O 学生精神生命成长的主动性被善意地剥夺了,学生只是教育这台人机器上的一个个“零件”,一个个等待按预定程序进行标准化加工的“零件”,活主主的“人”被埋没和忽略了。沿着这一思路我们进一步研究又会发现,表面上看来是主宰者的教师实际上也是被规定者,课程、人纲、教科书和参考资料等等“物”的因素规定和制约着作为鲜活牛命的教师,在许多情况下教师是各种教育指令的执行者、教学程序的操作者。教师同样成了教育这台人机器上的“标准构件”:没有了创造的***,没有了智慧的挑战,没有了生命的成长。教师体验不到职业的尊严和快乐,当然也就很难给学生带來尊严和快乐。这种把丰富复杂、变动不居的教学过程,简约化为特殊的程序化的单一的认识活动,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來,是传统教学观最根木的缺陷,它导致课堂教学的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牛气与乐趣,缺乏智慧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牛的牛命活力在课堂上不但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而且受到压抑和制约,从而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不解决教育活动中无视具体的人一一无视生命的问题,我们的教育就只能在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上徘徊复徘徊。这也就是我倾注心血全力推动“新基础教冇”实践性研究的出发点。记者:您曾经说过这样一段十分精彩的话——教育是直而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牛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据我所知,把对生命的关注作为基础教冇研究的原点和基点,并且创造性地付诸实践,您是国内第一人。您冇一个创造性观点:“教育的生命基础”观。那么您是怎样具体阐释“教育的生命基础”的?叶澜:传统教育的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无视鲜活的人的存在,无视生命的存在,或者说即便看到人的存在,也只是看到片面的人、单一的人,而不是个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