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心仪冥契王国维——叶嘉莹的“王国维情结”心仪冥契王国维——叶嘉莹的“王国维情结”2007年9月5期(总第144宁夏社会科学SocialSciencesinNint~——叶嘉莹的"王国维情结"朱巧云(暨南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632)摘要:叶嘉莹是国际知名的女学者,她在学术研究中体现出来的理论意识和跨文化意识,既与她本人的经历和学术追求有关,,学术生涯和学术观点,批评方法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来阐述叶嘉莹学术研究中的"王国维情结".关键词:叶嘉莹;王国维;影响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292(2007)05—0126—04中国着名的诗词研究专家缪钺在给加拿大华人女学者叶嘉莹的一封信中说:"自从王静安接受西方康德叔本华哲学美学之观点论词,撰《人间词话》,在研究词学中别开新域,你采取近现代西方的文学理论,反照中国词学,发抒创新之见,可谓继静安之后又一次新的开拓."„.缪先生的这一评价道出了叶嘉莹在词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继"王"(王国维)"20世纪中国最大的文史学者和学术巨子"J,王国维蜚声中外,他在学术研究上弃旧谋新,所取得的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深得海内外学者推崇,其学术贡献"那是不为中国所有而是全世界的",《(红楼梦)评论》在批评范式,方法上开一代风气之先,《人间词话》熔中西于一炉,《宋元戏曲史》荜路蓝缕,毫不夸张地说,这些学术着作影响了其后整整一个世纪的中国文论,,,每读王氏之遗作,"未尝不深慨天才之与痛苦相始终"[41410,,其词以及其文学批评着作,尤其是《人间词话》,都对叶嘉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亦如单正平所说:"静安关注的《红楼梦》和词学,也正是叶先生的兴趣所在,静安因此成了她的兴趣的导师;静安的人生遭际和悲剧意识,与叶先生的家世,经历在精神实质上有相通之处而在文化层面形成共鸣;静安借助叔本华悲剧哲学和现代理性思维深化中国诗学的学术努力,亦引导了叶先生的研究方向."叶嘉莹对王国维心仪冥契始于她11岁读《人间词话》,叶嘉莹以同等学历考入初中,母亲为她买了一套《词学小丛书》,书后附有《人间词话》《人间词话》成为开启叶嘉莹通向诗词欣赏之门的一把珍贵锁钥,从此,:2007—03—12作者简介:朱巧云(1971一),女,宁夏中卫人,文学博士,暨南大学中文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艺学,"当代海外华人学者批评理论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01099..--——126?--——初读《人间词话》,叶嘉莹便爱不释手.《人间词话》中的精义并非少女时期的叶嘉莹所能了解,她之所以喜爱《人间词话》,《人间词话》之前,叶嘉莹对于诗词的欣赏,处在一种朦胧的状态之中,虽有主观直觉的爱赏,但说不出一个所以然的道理,《人间词话》以后,"才恍如在暗室中的人得到了一线光照,往往因为其中的某些言语,与我自己的感受有一点暗合之处,而为之怦然心动,欣喜无已"6j】..这自是叶嘉莹喜爱《人间词话》,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深辨甘苦惬心贵当"之言",具有一种灵思睿感,,又能真诚地传达出来,《人间词话》这种不仅诉之于人头脑,也诉之于人心灵的作品,既充满了熟读深思的体会,,正是王国维诚挚及知之深而言之切的写作评赏态度吸引着叶嘉莹,而王国维"境界"说所引发的叶嘉莹理解中的困惑,也成为她对《人间词话》"王国维情结"的话,那么,叶嘉莹的"王国维情结"《人间词话》,叶嘉莹便有一种"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情感共鸣;在大学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其缠绵哀感之情感染着叶嘉莹;在台北艰难和酸辛的El子里,叶嘉莹常记起来的也即是王国维《水龙吟》"开时不与人看,如何一霎潆潆坠",叶嘉莹在哈佛燕京图书馆阅读和研究王国维的着作,每到夜晚,"整个图书馆中空无一人,当我从两侧列满书架的黑暗的长长的通路上走过时,有时我竟会有一种静安先生的精魂似乎就徘徊在附近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