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家教心得:不要轻易给孩子“撑腰”.doc.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家教心得:不要轻易给孩子“撑腰”.doc.doc

上传人:mojingzu 2016/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家教心得:不要轻易给孩子“撑腰”.doc.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家教心得:不要轻易给孩子“撑腰”儿子放学回到家,气鼓鼓地把书包扔在沙发上,小脸儿上写满了不高兴。“我再也不和豆豆做朋友了!”儿子生气地喊叫着,表情委屈又气愤。一问之下,原来学校有一堂亲情教育课,要求学生们把自己收到过最珍贵的礼物带到学校,并向同学和老师讲述它的来历。儿子带去了他最心爱的那支钢笔,没想到却被同学豆豆给弄丢了。儿子的钢笔,是我老公送给他的10周岁生日礼物。从那以后,儿子一直将这支钢笔视为最心爱的礼物,细心保管。儿子在亲情课堂上动情地讲述了这支钢笔的来历和意义,令老师和同学都大为感动,对儿子赞许有加。可是,就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儿子和豆豆竟然将这支钢笔弄丢了!儿子责怪豆豆非要在路上玩儿钢笔,导致钢笔没能收好丢掉了,豆豆却坚称已经把钢笔放回儿子的书包里了,是儿子没拉好拉链,钢笔才滑出去的。两人为此大吵一架,豆豆还不小心打了儿子一巴掌,孩子的友谊面临空前的危机。听完原委,我心中有了解决办法。我拿出电话,假装拨打了豆豆妈妈的号码。“喂,豆豆妈妈吗?你家儿子怎么那么不小心,把我儿子的钢笔弄丢了,还动手打了他。请豆豆以后离我儿子远点儿,我们不想再搭理他了。”我故意高声说话。哪知,我这一番为儿子“复仇”的“壮举”,非但没能替儿子出气,反而让他几乎哭了出来。“妈妈,你怎么能这样说豆豆呢?我想钢笔有可能真的是因为我没有收好才丢掉的。可你这样说了,我以后还怎么和豆豆做朋友啊!”儿子带着哭腔说。我见儿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赶紧收起“演技”,向他解释。“对不起,妈妈刚才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妈妈并没有给豆豆妈妈打电话,只是想吓唬吓唬你。你看,现在你知道那样做是不对的了吧?我们不要总是把错误归结到别人身上,要懂得反思自己的行为。尤其,你和豆豆还是最好的朋友,怎么能因为一支钢笔就放弃友谊呢?”儿子听了我的话,脸上绯红,有些不好意思了,说了声“我懂了”,就跑回自己的房间去了。我偷偷凑过去,听到儿子正在给豆豆打电话。他说:“豆豆,对不起,我不应该那样对你。请你原谅我,以后我们还是好朋友,好吗?”我没听到豆豆怎么回答,但过了一会儿,儿子房间里传来了开心的笑声。一对好朋友之间的不愉快,就这样烟消云散了。而我将计就计,假意为儿子撑腰“复仇”的行为,正是想通过这种特殊的教育方式,让儿子深刻直观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日后能以更加宽容大度的心态来对待朋友和生活。家长烦恼:场景一:某小区里“妈妈,我要玩手机。”“不行,你怎么又要玩手机了,伤眼睛不好。去找小朋友玩吧。妈妈有点事。”默不吭声的孩子,站在妈妈身边。沉默让妈妈忍不住看看孩子,“儿子,去找小朋友玩吧,或者看看书。”“妈妈,你陪我玩会吧。”“妈妈确实有事,手机给你玩一会儿,只能一会儿。”“好。”孩子脸上的表情立刻鲜活起来了。妈妈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场景二:心理咨询室“老师,我的孩子整天抱着手机不停,吃饭也看,上厕所也带着,我说话他听不见,手机滴一声,他反应比谁都快。学校不允许带手机,他偷偷带,被老师没收两次了。”旁边坐着一个默不吭声,手里拿着手机,偶尔看看妈妈的孩子。专家指导:为什么会出现不少儿童过度使用手机的现象呢?第一,手机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第二,手机解决了很多父母的困扰,某种程度上替代了父母精神养育的功能,手机似乎就成了新型的安抚奶嘴,手机成了半个妈妈,而且是个可以快速满足需要、不离不弃的“妈妈”。不快乐可以把它扔在一边,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