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历史—专业名词解释.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历史—专业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cjl201801 2020/2/3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历史—专业名词解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井田制:夏商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土地规整像“井”字形,庶民和奴隶在土地上集体耕种。 均田制:北魏至唐朝前期,面对土地高度集中,朝廷采取措施抑制兼并,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以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 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政策是从战国开始(由商鞅在秦国变法中首倡)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沿用至明清,通过法律手段贬低商人、抑制商业发展,原因是商业的发达一定程度上危害了农业和统治。 交子:北宋出现了世界上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交子最开始一种民间的存款凭证,后演化成政府承认的法定货币,使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更加方便,为古代经济的繁荣和商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商帮:随着商业的繁荣,明清时期一些地方出现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称为“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补充:宋朝最早打破了坊市限制。 商业革命:商业革命是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大变革。表现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它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同时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黑奴贸易:盛行于15-19世纪,欧洲人讲工业品卖到非洲,从非洲贩运奴隶到美洲,再从美洲采购烟草蔗糖等回到欧洲,从而获得暴利。 洋务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潘、李鸿章等人为代表的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他们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1912-1919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政治支持,同时,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热潮掀起一阵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有力的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27-1937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这其间经济增长迅速,工业各方面得到较大发展。 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决定优先发展重工业,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决定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始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经济特区:国家划出一定范围,在这里实行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经济政策,给予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在吸引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待遇,以此引进外资、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大萧条:1929年,由于过度的分期付款、贷款购物,以及垄断和巨大的贫富差距,美国经济一夜之间从繁荣到危机。大萧条从农业开始,波及范围大,在世界市场上都有影响,导致了世界经济大萧条,而美国总统胡佛却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导致状况愈演愈烈。 罗斯福新政:大力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 整顿金融体系方面:令银行暂时歇业,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蓄委员会的权利;管制证劵业。 ①工业方面: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国家关于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