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学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问题的提出:心理语言学家认为,外语学习过程和母语习得有很多共同之处,都应该先从口语即从“说”开始。弗伦奇()认为:说是基础,其它的能力(听、读、写)都是靠“说”建立起来的(Speakisthegroundwork,alltherestarebuiltupfromit.)口语是语言的第一性,口语能力是任何语言学习者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交际能力所包含的重要技能之一,许多语言学习者都不约而同地把获得口语能力作为学习的首要目标。多年以来,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没有把英语当语言看待,而只是把它当作一种应试工具,忽视了英语的语言特点,从根本上忽略了英语的语言交际功能,以致很多中国学生学了好多年英语却“口不能言”,学的只是“哑巴英语”,这是违背语言学习规律的。因此,在启蒙阶段小学英语教师应把口语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环节,加强对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口语能力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一、突出口语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大多数小学生在最初接触英语学习时都是向往而充满兴趣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学好英语。但怎样才算是把英语学好了,怎样才算是真正学有所得,他们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教师在学习伊始,就可抓住师生初次见面这一契机,以一口正确,流利,地道的英语自我介绍作为开场白。这样一来,学生在潜意识里就有了也要能像老师那样“能言善道”的强烈欲望。随后,教师可正面直接告诉学生:随着社会生活信息化与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已日益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工具,这其中对英语口语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在中国一些重要考试(如中考,高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相关应聘选拔中都有了口语测试。通过初次见面让学生了解英语口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锻炼口语能力的动机,加上教师的英文开场白对学生口语兴趣的刺激,学生很快就会树立“张口能言”的目标。这个目标对他的吸引力越大,其导致的动机就越强。而动机是支配行动的直接原因。学生有了“说的动机”,就会在日后的学习中为自己既定的目标而积极努力。二、扫除心理障碍,培养开口习惯口语能力只有在一个人张开嘴说时才能得到锻炼与提高,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能力就需要教师首先培养他们在起始阶段就有勇于开口,勤于开口的习惯,把“说”的思想意识深植于大脑之中。但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不敢说不愿说,只是一味充当听众。长此以往,学生口语能力得不到培养,以致越不敢说,越不会说。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不敢开口是由于性格原因,他们不善言辞,胆小内向。从心理学角度看,他们是缺乏自信心,怕说错了引起别人的嘲笑,怕老师的批评;有些学生则是基于“虚荣心理”,怕说错了影响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有损于“面子”,自信心不足,缺乏安全感,也不敢说;还有一些学生因为语文数学学得不好,于是自己给自己定位,认为肯定也不能学好英语,存在自卑心理,而这种心理又往往导致严重的焦虑感,从而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不想参与学习,也更懒得开口一说了。加上有些教师性格急躁,缺乏耐心,学生发言声音小了或说得不对就会冷言相对,严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扼杀了学生说的兴趣,使他们有话不想说甚至不敢说。针对以上原因,教师首先要在了解学情,包括了解学生性格特征,学习动机,甚至是其它学科成绩的基础上,课前就给他们加油鼓气,与学生交朋友,既以师长身份,更兼朋友身份,以教师的亲和力感染学生去积极大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