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爱情是什么?2、致橡树舒婷“致”是给予;向对方表示(礼节、情意等),“橡树”点明对象。“致橡树”就是向橡树表示情意。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主要著作:诗集《双桅船》、《始祖鸟》。散文集《心烟》。诗歌《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舒婷的成名作。朦胧诗:产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这首诗创作于1977年3月,是文革后最早的爱情诗。40多年前的中国,十年浩劫刚刚结束,人们思想上的枷锁还没有彻底清除。文革十年,人性遭到蔑视,人的尊严受到肆无忌惮的践踏。爱情,这一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现象,在十年动乱中更是遭到贬低甚至扼杀。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吹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1977年3月27日慰藉霹雳雾霭流岚虹霓WèijièPīlìǎilánní安慰云与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的雷电现象。:全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思考:结构层次第一层:诗人否定了世俗的爱情观。第二层:诗人肯定了新型的爱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