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水汽(露、雾、霜、雪、雨)  露水见晴天。 露水大,好晒谷。   露和霜一样,都是水汽的凝结物。是近地面气层中,水汽接触到较冷的(0℃以上)地面或地物(如青草),凝结而成的小水珠。在晴朗少云、风小的夜里,最利于露的形成。而要出现晴朗少云、风小的天气条件,往往只有处于高压控制下才能实现。所以说,有露水,一般天气晴好,在夏天就“好晒谷”。   早晨地罩雾,尽管洗衣裤。   雾里日头,晒破石头。   清晨浓雾一日晴。   十雾九晴。   以上几条谚语的意思是说,早雾是晴天的预兆。这种早雾在气象上指的“辐射雾”。   大家知道,空气中所容纳的水汽是有一定限度的,随着气温的升高,容纳水汽的能力也就增大。试验证明,每一立方米的空气中,当气温在4℃时,,如果气温升高到20℃,。日出后,气温逐渐升高,容纳的水汽也增多。日落后,因散热冷却,近地层附近的气温也随之降低,直至后半夜到早晨,气温已降得很低了,空气中能容纳水汽的能力大大减小;当空气中的水汽超过了饱和状态,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成细小的水滴,这些水滴集聚在贴近地面的低空,就成了雾,因为它常常出现在高压中心附近,而该处往往是晴好天气。所以,出现“辐射雾”时,有时虽然很浓,但当太阳一出,近地面空气增温后,雾即随之蒸发消散。   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冬雾雪。   春雾阴,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   不同季节出现的雾,所预示的天气也是不同的。春季,由于南方的暖湿空气势力逐渐增强,交锋频繁,锋面附近常产生锋面雾,故春雾的出现是暖湿空气活跃、水汽充沛、天气要转阴雨的征兆。在夏季,当副热带暖性高压加强西伸时,往往从海洋上带来暖湿空气形成平流雾;或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近地面气层,因夜间降温冷却而形成辐射雾。这些雾在日出之后就易消散,所以天气仍然晴热。秋雾多是冷空气即将南下的先兆,但因冷空气势力还不很强,湿度较小,不一定下雨,故常常仅出现北风增强的现象。冬雾则标志了北方有较强的冷高压南下,它前部的冷空气和本地暖湿空气交锋,常会产生雨雪天气。   春霜不露白,露白要赤脚。   春霜不露白,露白打滑蹋。   春霜三日白,晴到割大麦。   春霜不隔夜,隔夜不落雨。   春霜三日比六月。   春霜白,东风刮,天将雨。   春霜的出现,往往预示天气会很快转坏,“赤脚”与“打滑蹋”都是下雨的意思。因为在春季受南来的暖湿气流影响,地面也逐渐开始回暖。因此,出现白霜机会不仅比冬天少,而且时间也比较短。当冷空气下来后,容易变性转为低压(槽)控制,天气就变阴雨。谚语“春霜不露白,露白要赤脚”说的就是这种意思。但是,若连续几天出现春霜,这表明影响本地的冷气团势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