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工作日志持续改进的初步意见.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工作日志持续改进的初步意见.doc

上传人:中华文库小当家 2020/3/12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工作日志持续改进的初步意见.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工作日志持续改进的初步意见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根据公司管理目标的2019年的工作目标,结合目前工作日志的实际情况,特对工作日志的相关要求作如下建议:“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一、名称改进:为与工作台账相区别,体现工作日志的实际内容,建议改“工作日志”名为“工作日结本”或“工作日清本”,这样更直观地体现公司的文化。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二、撰写要求:    总的原则是提升现有工作日志的撰写标准,使之真正为员工服务。初步要求如下:    1、要求把日志与台账完全区别开,两个工具作用不同,撰写要求也不一样。工作台账以记日常工作事务为主,可以写成流水账。工作日志记本日的“结”,贵精不贵多,不要写成工作流水账。    2、工作日志形式不拘一格,但还是有部分限制因素:    ①“日结”以日期、星期等为题。②周有总结与计划。③周有体会。④月有总结与计划。⑤月有缺点并提出纠正措施或改进建议。    3、要求总结、计划、体会及建议等字样醒目。    三、评估要求    1、检查小组成员:由企管处提名招集三名部门负责人及两名普通员工组成机动性的检查小组,企管处不参与检查。各部负责人轮流检查,不得无故推延。    2、部门负责人全检,员工抽检:工作日志分成两个小组,部门负责人组及员工组。部门负责人工作日志每月一检,各部员工每月抽检两名。    3、检查时间:每月月初检查上月工作日志,时间由企管处根据情况制定。    4、检查方式:分项检查,检查小组成员一人负责一项内容,最后汇总。    四、评估标准:    1、日志上交时间(10分):每月月底17:00时必须主动上交到企管处,迟交扣5分。在检查小组评估前上交的扣10分。检查小组开始检查后才上交的本次日志不予评估,以0分计;    2、日期记录是否齐全(15分):以每月30日计,,总计15分;    3、格式是否正确(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