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牙齿个人识别在法医学中的研究进展摘要:牙齿可以用于法医学鉴定中的个人识别,因此,研究牙齿个人识别的方法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综述了牙齿影响同一认定、人牙咬痕个人识别、。关键词:牙齿个人识别法医学归纳整理牙齿个人识别在法医学中的研究进展和展望。牙齿的个人识别是应用牙齿的法医学检验来对案件中无名尸骨、碎尸及空难、爆炸、火灾等重大事件中死者身份鉴定、犯罪嫌疑人的认定。,到应用颌翼片进行辅助比对。直至1992年以后,随着口腔影像技术的发展,全口曲面断层片吸引许多法齿学家开展了利用全口曲面断层片进行同一认定的系列的研究。1970[18]年FDI运用二进制法,分别针对牙位、牙齿特征设计了代码,并将牙齿档案转化成这些代码录入电脑,自动比对各记录代码的差异以进行个体识别。1988年Jones[19]等人设计了一套记录生前及死后牙科资料的档案表格,将两表叠加以实现陕速个体识别。此后,许多国家都依据这一系统原理开发出适用于本国的牙齿档案电脑程序,2008L21]年国际失踪人口调查委员会(CIMP)特别针对牙齿信息资料部分,对系统及软件进行了改进,增加了牙齿影像比对部分,提高了整个系统的使用效率及价值。:(1)咬痕的记分识别法Ⅲ。记分系统包括:①总体形态(牙的数量、牙弓的大小和形态);②牙齿位置(唇舌位、旋转位牙痕、牙痕的深度和各牙痕之间的间隙);③牙齿特征(牙痕近中远侧宽度和唇舌宽度切牙缘的特征、牙折断等特征);④其他(缺牙)。最后根据总分值的大小来确定咬痕与牙模的相似程度。(2)形态比对法。在咬痕检验鉴定中,形态比对法历史最长,仍沿用至今。其基本原理是将压痕的形态图像与犯罪嫌疑人的牙模制作的形态图像作特征比对,从而达到认定或否定的目的。一般认为,如果咬痕和牙模比对中有4~5颗牙的形态特征相同,同一认定的可能性较大,误差率为十万分之八以下,如果有8颗牙以上相同,那么几乎可作肯定性的同一认定。(3)计点测量法。日本学者近年来提出利用实验志愿者在筒形环氧树脂载体和石蜡载体上留下的咬痕及其制作的牙模,分别测量相似比例放大照片上或者实物上牙及牙列的间距、直径和角度共31项,用误差率或称变化率公式:误差率=(牙模计测值一咬痕计测值)/咬痕计测值X100来反映咬痕鉴定的可靠程度。他们认为:如果31个项目的计测值的平均误差小于2%,那么同一性的可能性大,如果平均误差大于3%,那么否定的可能大。,要做个人识别时传统的做法是提取牙髓质中的细胞核DNA,理论上认为牙釉质、牙本质中无有核细胞,故均是打开牙髓腔来提取核DNNL习,但在我们实际运用中发现,单纯打开牙髓腔提取的核DNA量少,且髓腔与牙根相通,易受到外界理化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干扰,细胞核DNA容易被污染。而牙釉质是全身最硬的组织,本质的硬度低于釉质高于骨质,不易收到外界的干扰,故是理想的取材部位,本文成功的提取到了牙釉质、牙本质中的细胞核DNA,进行了多个PCR-STR位点扩增。用于个人识别,成功破获了2起白骨化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