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设计、。渗滤液经管道系统收集后,排入渗滤液调节池进行水质、水量调节,调节池容积约2400M3。调节池利用地形以土坎砌筑而成,池底铺设2M厚HDPE防渗膜,在防渗膜下铺设一层20CM粘土保护层;在场区四周沿周边道路设置截洪沟,将地表水汇集至南区排放。调节后渗滤液提升至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排放。+絮凝沉淀+UASB+SBR+氧化塘处理工艺。工艺流程图如下:,渗滤液无法达标排放。作业面积过大,每逢下雨,渗滤液产生量很多,原渗滤液处理系统设计处理量(75m3/d)不足,收集池有满溢外排隐患。,该类污水必须有效治理,必须达标排放。应主管部门要求,防治垃圾填埋场造成环境污染,落实渗滤液达标排放刻不容缓。因此,对原系统做升级改造是非常有必要。2、设计处理水量、:Q=100m3/d平均流量:q=:q=5m3/《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垃圾填埋场封场后典型水质如下表:序号项目排放浓度1pH6~92BOD5300~20003COD1000~50004氨氮1000~30005悬浮物200~1000注:表中除pH值与色度外,其余指标单位均为mg/l。《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标准限值,如下表:-(GB16889-2008)中表2标准注:表中除pH、色度与粪大肠菌群除外,其余指标单位均为mg/l。,我公司采用“絮凝预处理+生化+臭氧杀菌+石英砂滤+活性炭过滤+超滤+反渗透”工艺处理净化,排放水完全可以达到排放标准。其中”超滤+反渗透”工艺,起初运用在生产饮用纯净水方面,现阶段桶装、瓶装纯净水,基本均采用此工艺。国外企业经过对反渗透过滤膜元件技术革新与改进,发明了高抗污染膜,运用在污水处理系统中,水质已经远远优于排放标准。具体比对如下:序号项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标准限值采用“絮凝预处理+生化+臭氧杀菌+石英砂滤+活性炭过滤+超滤+反渗透”-96-9根据以上数据比对,采用此工艺处理该污水,工艺选择先进、可靠、合理。排放水达标根本不存在任何疑虑,我公司可以保证,如排放水不达标,可以接受主管单位任何处罚,同时承担因水不达标造成所有责任。3、工程设计依据、(1)《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2)《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HJ564-2010)(3)《水污染物质排放标准》(DB4426-2001)(4)建设单位水质及水量(5)建设单位提供代表性水样检测数据结果(6)垃圾场原有渗滤液处理系统运行状况(7)渗滤液处理站地形地貌(8)。考虑显示经济与技术条件,以及施工条件具体情况,在可能基础上,选择处理工艺流程、构筑物型式、主要设备、设计标准与数据等,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达标排放要求。,如水质水量资料、同类工程资料。按照工程处理要求,全面地剖析各种因素,选择好各项设计参数,在设计中一定要遵守现行设计规范,保证必要安全系数。对新工艺、新技术、新结构与新材料采用持谨慎态度。,总体布置、单体设计及药剂选用等要尽量可能采取合理措施降低工